审核。
接下来就是院系查重和送审了,因为是全部盲审,所以也比较省事,不需要手动找评审专家,直接院系包办了。
田晴基于许秋的叠层体系,以及Ronald团队得到的结果,开始整理关于“叠层器件的器件结构、界面电荷复合情况与器件性能之间的相互关联”的《自然·光电》文章,当前进度……一成。
田晴还是一如既往的划水,她就是属于那种努力程度不高,但是科研成果却不少的特殊群体之一。
说实话,这种轻松的状态,还是比较令人羡慕的,不过现实却不允许人们停下努力的脚步。
这和历史原因有关,也与当下的形势有关,前者是由于种花家的传统,后者是作为后发者想要赶超先行者而不得不支付的代价。
许秋在《自然》文章投出去之后,休整了几天。
当然,他也没有完全闲着,主要是完善MRS会议上报告的PPT和讲稿。
之前许秋给MRS投稿的时候,手上很多工作还没有发表,他现在要把最新的工作进展给放上去。
包括《自然·能源》、两篇《焦耳》文章,反正作为被邀请的专家,有30分钟的演讲时间,可以讲的内容更多一些,倒是不用担心会超时。
至于《科学》、《自然》两篇投稿的大体内容,许秋也整理了出来,不过没有放在正式的汇报PPT中,他打算如果遇到了熟人,可以和他们分享一下这些未发表的工作,陌生人的话,就算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说起来,许秋本来还做着三月中下旬《科学》的审稿意见能够返回的准备,结果现在等到了三月底审稿意见还没有返回,这篇工作审稿审了两个多月了。
不过,也没有办法,谁让他投的是《科学》呢。
有机光伏团队里的其他人,在许秋完成《自然》文章投稿后,继续她们原先各自的实验工作。
韩嘉莹PTQ2体系的文章已经整理出来,并投了出去,目标期刊JACS。
现在学妹撰写文章的能力也已经被培养了出来,写文章的功力相较于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提升了不少,写出来的文章基本上都不怎么需要修改了。
接下来,学妹打算继续PTQ系列给体材料的研究,在PTQ1的基础上,分别在Q单元上引入氟原子、氯原子和烷氧基侧链,开发PTQ3、PTQ4、PTQ5给体材料。
虽然之前L2、L6、S1系列的材料,也表现出来不俗的性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