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国细作传递消息,以及浩浩荡荡打着魏国王旗的魏国使者,出访诸国,而后拜见各国君王,喧嚣一时,魏国在大梁召集各诸侯国,企图伐秦的消息终于被确认,顿时诸国一片哗然。
要知道魏国和秦国,同样都是周天子册封的诸侯,就算要讨伐秦国,也是周天子下令,其他诸侯跟随,效仿当初武王伐纣;
可是现在魏国,居然无故召集诸侯,讨伐同等地位的秦国,简直是不遵天子,没有将周朝的礼乐秩序放在眼中,而且还以上位者的口气,联盟诸侯,也没有把其他诸侯王国放在眼中。
虽然魏国国力强横,一副诸侯之长的做派,已经欺压各国百年,但是像这样堂而皇之地告知诸国,魏国才是诸侯之长,实在是咄咄逼人。
可是也没有办法呀,谁让魏国有横行天下的魏武卒,有驰名诸国的名将庞涓呀。
于是接到魏国联盟制约的大小诸国,顿时翘首以盼,伸长脖子,等待着东边齐国的消息,毕竟当今天下,还有齐国,也只有齐国能够与那可恨的魏国一决高下。
齐廷。
魏国的使者刚刚被齐国的官员带下去,高坐在堂上的齐王,便俯身对着堂下的相国邹忌问道:“相国大人,对魏君意图联合诸国伐秦之事,有何看法?”
堂下的邹忌一听,起身答曰:“合盟伐秦,对于魏国而言,有大利,而对于我齐国而言,却没有半点好处。
我齐国为什么要大动干戈,劳民伤财去为魏国谋好处?要知道现在齐魏之争,魏国得利,便是我齐国受损呀”。
齐王一听,心中也是暗自同意,于是点点头说道:“相国这是不建议我齐国参加会盟?”
那知邹忌一听,顿时笑道:“邹忌没有不赞同的意思”。
齐王一听,顿时满头雾水,刚才眼前的相国明明言伐秦于魏有利,但于齐有害,那为何又坚持齐国参加大梁之盟?
邹忌一看堂上齐王的疑惑,顿时起身行礼道:“我王不必疑惑,齐国会盟,邹忌有三点理由,请我王听后,再自行决断”。
“其一,魏国凭借霸主地位,广招诸侯会盟,若我齐国不去,那些原本在齐魏中间摇摆的列国,此时便不得不在我齐国和魏国之间战队。
去则支持魏国,不去则支持齐国,那么齐魏之争,便彻底从暗地转变在明面之上,可是这与我齐国准备继续积累国力,然后再与魏国决战的战略所不符呀。
况且,现在魏国和齐国国力之比较,还是魏国较强,我齐国较弱,提前决战对我齐国不利呀。
其二,魏君广招诸国,言魏国伐秦,乃是秦君私藏魏国宗室罪人魏开。
要知道,宗法伦常,天地之理也。我大齐若不去,那岂不是在告知列国,我齐国鼓励反叛宗法之徒吗?违背天地秩序吗?
其三,若是齐国不去,齐国便在列国失了道义,魏国借此联合诸国,隐隐围困我大齐,我大齐又该如何自处呀?”
齐王威一听,顿时心中大吸一口气,没想到魏国会盟伐秦,去与不去,对于他齐国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
本来齐王心中不准备理会此次会盟,毕竟诸国会盟一向都是两国之间相互商议而后再昭告天下。
哪像魏国如此这样,没有预想协商,直接以上位者的姿态单方面通知,齐国若是前去会盟,那岂不是他齐国承认矮魏国一头吗?
等到邹忌说完,齐威王便满脸纠结地说:“可是若我齐国前去,那岂不是...”
未等齐王威说完,邹忌便继续说道:“邹忌明白我王所担忧的地方。
魏国是千乘之大国,我大齐也是千乘之大国,齐国参加会盟,的确会在列国面前,显示我齐国在魏国之下。
可是,若是我王敬供十车财物,派遣使者请周天子派人,前来大梁主持会盟之事。
那我齐国参加会盟,便不是听从魏国的号召,以魏国为首,而是听从周天子的号召,从而举兵会盟。
到时我想,和我王有同样困惑的韩王,赵王,楚王都会感激我王;蜷缩在一地的周天子,也会因我齐国敬奉所感激涕零;
列国百姓也会见到我王如此敬重天子而赞叹我王的仁义。毕竟这天下还是姬氏之天下,齐,魏,楚,赵,韩乃是周天子的诸侯。周未灭,谁敢不遵王道?”
心中十分困惑的齐威王,此时听见邹忌的一番分析,顿时面露喜色,起身恭礼道:“今日,多亏相国解寡人之惑,
要不然齐国不知会因为寡人的所谓为,会蒙蔽多少屈辱呀”,然后便准备令人前去镐京,请求周天子主持会盟之事。
望着如释重负的齐威王,一旁的邹忌也摸着自己胡子,满脸笑容,心中也十分得意。
毕竟臣子便是忧君上之忧,况且邹忌也是齐人,自己能够为君王解除疑惑,齐国也因此能够强大起来,这是邹忌所愿意看到的。不过随后想到了什么,便再次出列道:“我王不必着急,此时还是先问过军师之后,再行定夺。
毕竟,军师乃是鬼谷弟子,宏才大略,腹中藏有乾坤,必定有一番高超见解”。
满心欢喜的齐威王,脑子里还在想,到时周天子的使者来到之后,那盛气凌人,一心想做诸侯之长魏王该是如何气急败坏的场面的时候,此时听见眼前相国所说,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起来,不知该如何回答。
并不是说齐威王不相信孙膑的才能,而眼前相国那似笑非笑的样子,完全不是向孙膑虚心求教的样子,反而隐隐在争个高低。
可是眼前的孙膑和邹忌,都是他齐王所倚仗的大臣呀,此时无论齐王如何说,都会顾此失彼,便满脸苦笑道:“相国大人之见,寡人已深以为然。军师身体有漾,就不必麻烦他吧”。
堂下邹忌一听,本准备反驳,可是看见齐王脸上的郁闷之情,顿时又心生不忍,便起身说道:“臣明白了”。
齐国大臣之争,齐王不是不知道,而且大臣相争,本来便是他一手所操纵的。要知道齐国的稷下学宮,网络天下所有的英才,同时诸国之间各种思想都在这里碰撞。
崇尚兼爱非攻,就不会谈论兵法取国的言论;诵读儒家盛典,宣传仁者之心,就不会赞同法家,法治天下的倡导。
可是在一段时间里,一个国家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不可能兼并所有百家之学,也不是所有百家之学,都适合治国理政。
那么偌大的齐国,该如何从浩海如烟的学术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的学术,去粗取精,吸收优良人才,增强国力了?齐王威自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无论是黑猫,白猫,抓到耗子的才是好猫。凡是有利于齐国的,齐国便授予官职,奖以田宅,官府还会在稷下学宮四处,宣扬某某因何受齐王重用,大肆渲染其才名,可谓名利双收。
而其他没有得到齐王认可的,齐国也不会苛刻,衣食住行,都远在齐国百姓之上。
可是自古文人相轻,本来同样在稷下学宮,可是别人却受到齐王重用,名声在外,自己就算吃着美食,穿着锦衣,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这和穷困潦倒,在街上要饭的人又有何区别,互相比较之下,便受到了莫大的屈辱。
于是,稷下学宮的各家各派,为了能够受到齐国的重用,纷纷朝着为齐国有利的方向,绞尽脑汁,献言献策。
那么齐国该如何从百家之中,选取治国之策,便变成了百家该如何为齐国建言,促进齐国发展,从而赢得齐王赏识了。
至此,本该不知为国,如何选治国之策而暗自忧愁的齐王,躺在齐宫里面,吃喝享乐,也有人不断为了他的齐国出谋划策,让齐国强大起来。
可是这样一来,齐国的确在无数稷下学宮人才的帮助下,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但是齐国的官职却是一定的,稷下学宮的人才却似乎是无穷无尽,派系之间互相争斗便越发频繁。
而孙膑以一介残废之躯,未立寸功,空负鬼谷之名,却屡受齐王的重用,隐隐位于齐国诸大臣之上,军师,军师的称谓,顿时让所有齐国的大臣感到羞耻。
齐王毎喊一次,那岂不是在说,孙膑先生,我齐国大臣都是无能之人,齐国现在唯有依靠先生了。齐王的确是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但是那些身后站着百家学术的齐国大臣,又如何能忍?
韩国。
得知魏国准备在大梁,汇聚诸侯讨伐秦国的韩武,顿时嗤声一笑,伐秦,莫不是假道伐虢,明面上伐秦国,实际上讨伐他韩国了。
但又不能明面上反对,韩武便对朝上诸大臣,笑道:“寡人近几日身有感悟,决定明日便去光明顶静坐,为我韩国祈福,待寡人沐浴昊天之德,荣登仙位,必定不会忘记诸卿。
至于联盟之事,诸位便替寡人做主,寡人便不掺和了”。
望着满脸兴致的韩王快速离去,韩廷之上的大臣,顿时面面相嘘,如此国家大事,君王却置之不顾,去哪什么光明顶祈福?
当然,韩王武的与常人不同,韩国大臣早就知道。想当初,自己这位君王,就是三天两头,让自己这些享受锦衣玉食的大臣,顿顿吃斋,大家可是唉声叹道呀。
顿顿素食,自己这些人忍一下,就当减肥了,可是禁女色,就太不通人情了。韩国女子,美艳冠绝诸国,谁家没有几个艳丽,温柔的美侍,那小手,那细腰,那浸入骨髓的艳丽,岂是说禁就禁?
而且还时时在眼前,自己这些人腹中邪火大盛,却不能好好宠爱这些美妾,就更加让人难受。
现在如此大事,韩王居然不管,那自己这些大臣又何必要管,回家抱着自己美妾,安心过自己日子。
韩国是他韩武的韩国,又不是诸大臣的韩国,于是朝后韩国君臣诡异地像不知道魏国会盟之事,吃喝玩乐,一个不少。
望着离去的诸大臣,韩王武偷偷在隐秘处观望,然后对身边亲信说:“韩央,你偷偷带兵前去野王等地驻守,以防魏国偷袭韩国
我待会便去光明顶,拜见申不害先生,与先生商议此事”。
韩央闻言,顿时连声道:“诺”。
原来别人筑高楼,藏美妾,韩王武筑高楼,却是暗地网络人才,意图复兴韩国,至于申不害乃是何人,便等下回细细说道。
楚国。
千里迢迢赶到楚国的魏国使者,还没进城便被楚卒拦到了城外,言楚王几日前去南方游猎,无法接见魏使,随后紧闭城门,只留魏使一行人在城外破口大骂,言楚人无礼,不遵大国礼仪....
赵国,嗯,魏使还没赶到...
燕国,哦,对了魏国压根就没有派使者,前往偏僻弱小,寒冷的北方。可怜的周天子的正宗姬姓诸侯国,顿时哭昏在寒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