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长蛇阵,长虹贯日;二龙出水阵,双爪共擒。
三才太乙阵,三足鼎立;四象漯河阵,四方混元。
五虎群羊阵,分点齐入;六宇连方阵,个度方圆。
七星北斗阵,太乙下界;八门金锁阵,八仙临凡。
九曲黄河阵,飞沙噬命;十面埋伏阵,英雄亡魂。
具体内容介绍
古代阵法-鹤翼
鹤翼是古代战争常用阵形,不用猜也知道这是人类一定会发展出来的.因此是专供包围用的阵形。此种阵形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最好使用强大的部队(骑兵为多)。当敌人后方有我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三国志》五代中有说到,是唯一可以积极攻击的阵形。其实严格说来,它说的就是要形成包围圈。这种阵形的弓箭攻击力较不集中,所以不强。(等一下会跟雁形去比较)
古代阵法-鱼鳞
鱼鳞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层压一层的阵形。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请注意,鱼鳞跟锥形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而且鱼鳞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是很密集的,这样的排列造成跟锥形不一样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鱼鳞却可以突击(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全军才不会被冲散,锥形却会)。不用看也知道,鱼鳞跟鹤翼都是“文官阵形”,也就是主将不用在前面亲自带头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例如:诸葛亮,武田玄信等)。但是鱼鳞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后一冲,立刻全军溃散,因为背后露出太多了。
古代阵法-锋矢
顾名思义,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请注意,所谓的突击阵形,并不是只有这种阵形可以突击,事实上所有阵形都可以下突击令但是不见得能够做到突击效果(全军穿入敌阵不会被冲散)。也就是说,《三国志》五里面说的可以突击,是说真正战场上有突击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队可以下突击令。此外,此种阵形的后方是一平行队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动效果相当好,当然此阵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后露出太多。
古代阵法-冲轭
顾名思义是车前方的横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阵。把队形排成“X”形有什么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从前、左、右三方来的敌人都如同前方一样(请注意两排的部队前方朝东北跟西北方),是个相当好的山地防守阵形(因为也是线形,所以山地移舆够快)。
古代阵法-长蛇
是人的自然会发展出的阵形,这种队形专为山地移动用。事实上攻击、防守均不利。不过历史上描述这种队形常常会有,例如陈寿的《三国志》中:“孔明观姜维阵形,势如长蛇”指的就是这种阵。
古代阵法-车悬
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车悬不是指形态,指的是涵义。车悬是一种骑兵阵,军队排成不互相推挤的多列,也就是说,这种是一车轮战法。谦信用此阵,说穿了就是要冲散信玄队形,取信玄的性命。
阵与中国古代战争
阵对于中国战争的影响,这个题目很大,个人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海涵。
首先要分三个阶段,既大量骑兵投入实战以前为一段,骑兵对步兵为一段,步骑混合为一段,拟定三篇。本篇是骑兵大量出现以前。
骑兵大量出现以前,也就是秦汉之前,从有记载的周到秦灭六国的这一段历史。这一时期由于骑兵还没有投入实战(虽然已用来侦察,传递消息),中原各国的主战兵力依然是车兵和步兵,而当时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时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作为标准。如此庞大而昂贵的战车部队自然要步兵的掩护(单纯的战车在弩兵、长戈、长戟兵面前很容易被消灭。原因就在于战车的冲击力有限,至少和骑兵比起来是这样),于是乎,步车阵便出现了(在此之前就有,但从没有像春秋,战国时对阵这么讲究)。
有人会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纯粹是扯淡,那他是误解了。真正原因在于中国的演义和影视将古代的阵儿戏化了(如:一字长蛇阵、六丁六甲阵、八门金锁阵、九宫八卦阵等。)。真正的阵,或者说春秋至秦的阵,没影视剧中表现的那么复杂,很简单,大致分进攻和防守两种。
《孙膑兵法》中将阵完整系统地分为八种阵型,既:“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火阵、水阵”,后两种是特殊战法情况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圆、锥为主。这三种是在打堂堂之阵时用,依兵力、兵士的战斗力、战车的数量不同而定,并没有多少玄机可言,只要队列整齐既可。
锥行阵主攻,将最精锐的车兵放置前沿作冲击用。
圆阵主守,车兵置于阵中央。
方阵攻守兼备,车兵置于后,保证阵型有足够的厚度和反冲击的力度。
疏阵和数阵是以步兵打车兵的战法,类似于以后的散兵阵,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独自作战,尤以吴、楚用得多(战车少,倒不是装备不起,是用处不大,两国水网密集,不适合车兵驰骋)。
雁行阵是弩兵的特殊战术,长处在于加大弩兵的正面远程火力密度。
玄襄、钩行则较复杂,除非训练有素,才能运用自如,威力也大,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
以玄襄为例,,弩兵在前阵,射完后后撤,车兵在两侧,长戟在中阵,长矛在后阵,讲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击。当时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两国能列此阵迎敌。《荆柯刺秦》中有一段秦军攻韩的一段列玄襄阵阵势的场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战场上一片死寂,各兵种依次出击,很有气势。
钩行阵则是标准的车兵终极阵法,预先将车兵排在钩的两头,中间放置弩、戟、矛诸兵种,由中间先出动攻击,两侧纵列的车兵出击,戟兵等集群兵种再跟上。隋唐中“青龙四出世,白虎三投唐”指的是:
一转世:单雄信(青龙)罗成(白虎);
二转世:盖苏文(青龙)薛仁贵(白虎);
青龙三转世:苏宝同(青龙);
青龙四、白虎三转世:安禄山(青龙)郭子仪(白虎)
当然,这些称谓也只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并非真实存在。
一转世:单雄信(青龙)罗成(白虎);罗成与单雄信第一次相遇边不对付。罗成受父母之托,带领北平王府一干将领、兄弟前去山东给秦琼母亲贺六十大寿。因为平生不喜欢绿林中人,又自负武艺高强,盼着有人来劫道,边赶路边大喊自己带了很多财宝,导致与一同前来给秦母祝寿的单雄信等绿林中人发生了点小冲突。都参加贾柳楼结义。瓦岗军兵败散将后,罗成和秦琼、程咬金到了洛阳,单雄信做了王世充的驸马。王世充为了留住罗成等三人,为其收拾一座府邸,称“三贤府”。而后徐茂公乔装成道士,带走了秦琼、程咬金,罗成因病留在洛阳,而后出仕王世充,被封为一字并肩王。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时,罗成用计逃出了洛阳城,投奔李世民。罗成归唐后,王世充邀请援兵来助守洛阳,连同自己共五路反王,分别是王世充、窦建德、高谈圣、朱灿、孟海公。秦琼负伤后,李世民就以罗成为元帅,将五路反王悉数擒获,并将单雄信擒斩。
二转世:盖苏文(青龙)薛仁贵(白虎);青龙星转世为高句丽国末期极具争议的铁腕军事独裁者盖苏文。攻新罗灭百济,唐遣专使携诏书前往高句丽调解制止,遭到盖苏文的拒绝。后唐太宗征东,薛仁贵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青龙转世为报仇,在凤凰山下,盖苏文用飞刀杀死二十六家总兵,尽数瓦岗负义兄弟。后盖苏文被薛礼追至瓦房店东岗境内海边斩杀,因盖苏文鲜血染红海边故此地后来叫红沿河。
青龙三转世:苏宝同(青龙);苏宝同祖父苏定方原刘黑闼部下,战场上布下陷阱诱杀罗成。罗通为报杀父之仇借机杀死苏麟,木阳城下苏定方意欲累死罗通,不给开城门并骗其四处闯阵,程咬金震怒,开了城门,与罗通先斩后奏,杀死苏定方,报了罗成之仇。幼子苏凤却逃亡到西域定居,生下苏宝同和苏锦莲,姊姊苏锦莲嫁入哈密国王府,苏宝同少年时拜道人李道符门下,练成飞刀暗器之术。苏宝同一心为家族报仇,煽动叛乱,兴兵犯唐,与薛仁贵、薛丁山父子交战,三围锁阳城,杀死唐将秦怀玉,尉迟宝林,尉迟宝庆等。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仍与唐军斗阵,最终被薛丁山斩杀。
青龙四转世、白虎三转世:安禄山(青龙)郭子仪(白虎)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