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儿又狂风骤雨,别的事都做不成,干脆就现在教她吧。
其实杨惠芸教顾长宁的是苏绣,在杨父还没去世的时候,住在杨惠芸家隔壁的是一位专门绣苏绣的绣娘,她年纪大了便从绣坊里退了下来,寻一处安静的地方准备颐养天年,结果发现杨惠芸的刺绣天分。
绣娘不想自己的技艺失传,便手把手教了她八年,直到最后因病逝世。
现在又是轮到杨惠芸把这门手艺传给顾长宁了,她想起来不禁有些感慨。
顾长宁跟着阿娘学了一阵,眼见外头的雨势小了一些,她赶紧取出一把油纸扇去灶房做饭,然后再将做好的饭菜端到阿娘房里,叫顾淮安过来吃饭了。
有时候雨下的太大,他们就不在南屋的正堂吃了,直接改到顾山夫妇的房间里。
杨惠芸看着埋头吃饭的儿子,想起顾长宁前几天突然提及到的云山书院,眸光闪了闪,终于在心里下了决定。
其实兴水镇学堂的何夫子文采也是极好的,只是同书院的夫子比起来,还是少了几分周全。
若是顾淮安有机会去书院念书,不说能不能考中,单是见识一下那些名士大儒也是好的,若能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二,书院就不算白去。
古时有孟母三迁的例子,不就是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跟氛围才搬迁这么多次的吗?
杨惠芸对冬天种菜这件事最终还是点了头。
得到阿娘的同意,顾长宁便开始着手准备起来了。
顾淮安也在此时才知道妹妹的计划与打算,很是吃惊的看着她,像是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她敢说要送自己去书院这样的话。
假若这个方法可行,去书院完全不是梦话!
顾淮安内心莫名一阵火热。
往常他都是下了学之后就回书房抄书,一直抄到晚饭做好,吃完了饭再回书房抄上半个小时,而后等到天一黑,光线昏沉之后他才放下手中的笔,到院子里边乘凉边复习默诵今天夫子讲过的内容。
自从顾长宁把她的计划同他一说后,顾淮安每日必做的事情便多了两项——挖土、捡柴。
当然土的需求不是很大,顾长宁跟顾淮安也是挖了一阵子后就停手了,面对好奇来问的村民他们的解释是准备将后院的一亩地整改成田地,所以需要这些土。
后院改成田地的农舍家也不是没有,大家闻言便都歇了心思,不再去关注他们的这个行为了。
就这样过了大约一两个月,需要的土已经准备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