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杨亦的姐姐杨淑婷离开房间后,遗留在床上的日记本便被小杨亦好奇的拿了起来,小杨亦翻开日记,只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小字,还有时间。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八号,这是爸爸妈妈离开我和弟弟的第一个夜晚,村口的大桂花树的花香依旧飘荡在山村的空气中,沁人心脾,只是爸爸妈妈今年没有等待到桂花盛开便离开了,弟弟在得知爸爸妈妈哭得很厉害,或许在他的潜意识里意识到这一别究竟意味着什么,虽然他只有四岁,而这个年龄正是需要被爸爸妈妈呵护的年龄,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一夜之间便让我们这个家支离破碎。”
小杨亦看完第一篇日记后又接着看到第二篇,日记上依旧是杨淑婷的字迹,工工整整,一丝不苟,横撇竖折相错点簇。
“一九九九年九月一号,这是我上初二的第一个学期,妈妈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嘱咐我要好好的学习,照顾好自己和弟弟,当我收到妈妈的信后,感到十分的开心,一直以来,我以为爸爸妈妈已经将我和弟弟忘记了呢,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应该好好的记住。”
在这一篇日子下面杨淑婷还画了一幅四人之家的全家画像,有爸爸妈妈,有自己和小杨亦,一家人面带微笑,融洽欢乐,只是虽是很普通的愿意,但对于小杨亦,杨淑婷一家来说却又显得遥不可及,渺渺而无归期。
只见杨淑婷继续的写道:
“由于爷爷的年龄大了,身体也愈发脆弱,今天舅舅和大姨来到我们家,说是要将我与弟弟带到外婆家去住,我很开心。很多时候,我总觉得我和弟弟是爷爷的累赘,给爷爷添加了很大的负担,如果以后去到外婆家,我想弟弟会更开心些,毕竟他还小,需要被人照顾。”
这一篇日记正是叙述着小杨亦被舅舅和小姨接到外婆家的那段经历,从此,小杨亦也彻底的离开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离开了熟悉的大桂花树。
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映证了,女孩总是比男孩成熟得更早些这个在社会生活中流传的结论。
“今天弟弟开始上学了,读学期班,刚开始我十分担心外婆家距离弟弟所在的小学太远了,害怕弟弟一个人上学不习惯,害怕他会在上学和放学途中感到孤独,不过当我再回到外婆家的时候,发现弟弟其实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为弟弟的勇敢而感到十分的开心。”
看到这里脸上肿得老高的小杨亦只觉得心里暖暖,一种被人关心,被人呵护的温馨感所包裹,如暖流,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