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除了去造船厂和御前军器所外,你就只能待在这儿……”说到这,萧晴忽然顿了顿,继续补充了一句:
“这或许就是官家册封你为贵妃的原因吧……要是你只是一介女官,你还可以借着制作火器之名出去走走……而今呀,你已经成了贵妃,那可真是身不由己了!”
“那你还不让我再玩玩……想让我年纪轻轻就郁闷死啊?”赵嫣嗔怪地瞪了萧晴一眼,忽然垂头丧气地自言自语道:
“这段时间可真是倒霉!还是先睡吧……”
这个时候,方才来到临安府的余玠正下榻在侍郎桥附近的一家官营邸店内。自打收到要求他立刻前往临安府的诏书之后,他就把家人给安置在了老家溧阳,然后独自前往行在面见皇帝。
“余大人……老夫有礼了……”
正当余玠正在伏案奋笔疾书,一边忙着思索着次日如何回答皇上的疑问之时,一个老者推开了木门,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来,余玠起身一看,原来是极力向官家推荐他的“帝师”郑清之来了。
“不知恩师到来,还望恕罪!”眼看郑清之到来,余玠连忙起身向着他拱了拱手,接着又一脸恭谨地询问道:
“恩师深夜来此,想必定有大事发生吧?”
“余大人,听闻明日官家就要召见你了……今日特来知会一声……”用三言两语说明来意之后,郑清之这才不紧不慢地抚须长叹,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如今北风甚紧,川蜀局势十万火急,想必皇上定会问你,该如何拱卫东川,使川陕永为东南之屏障……”
“这……恩师勿忧,学生早有准备!”
“甚好!只恐明日,还需多有应变……总之,如今之事,没有比川陕之势更能吸引朝廷和皇上了……总之明日,既勿如某些文士一样夸大其词,也无需欺瞒朝廷……”听闻余玠已经做足了准备,郑清之不禁抚须赞叹了一会儿,然后才郑重说出了对于余玠的建议。
“学生知晓……多谢恩师关照!”
“遥想当年,我朝可曾听闻川陕之危局,如今,鞑兵踏遍川蜀,如此下去,东南立国,不免名存实亡矣!”
当然,最早说出这番话的并非郑清之,要在嘉熙二年(西元1238年)朝廷上下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这些言论。可见,有着先见之明的人,在大宋并不缺乏……
“恩师勿忧,待学生去了川蜀,必予鞑兵以痛击,光我大宋山河!”
次日,端庄肃穆的大庆殿内,满朝文武都按照职位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