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也没什么积蓄,打算让秦淮别去了。
“那怎么能行?”陈佑怡第一个不答应:“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就是应该在学堂好好读书。不读书不识字,以后怎么找份好差事?”
想要脱贫致富,最要紧的就是有文化,有知识,要是秦淮这么被耽误了,将来只能继续在继承秦家的贫穷,每天为一口饱饭都吃不上的日子发愁。
更何况,秦淮没事就抱着书本反反复复地看,看得出来是个爱读书的小孩子,怎么能让他伤心呢?
穆秀莲叹了口气,她心里也不好受,但是没钱也没办法,只能省着:“不去私塾,能省一大笔钱,他还能给家里帮帮忙。村子里去上学的也没几个,不去就不去了。”
“不行!”陈佑怡头一回这么强硬地反驳穆秀莲:“他一个小孩子,能帮上多少忙?最多就是干点家务,这些不用他,我会来做。私塾得上,就是从牙缝里省钱下来,也得把束脩交了。”
陈佑怡一再坚持,把自己剩下的那点钱都拿了出来,给秦淮凑上。秦子恒原本就不赞同,只是不好反对母亲,打算攥点钱再送秦淮过去,这时也帮着劝说。再加上秦淮那可怜巴巴的小模样,穆秀莲也舍不得,还是答应了下来。
三月初一一大早,秦子恒带着秦淮,带着束脩去了私塾,秦淮如愿能够继续上学,对陈佑怡更亲近了一点。
陈佑怡和秦子恒也渐渐忙了起来,风见草长得很快,已经能够采收第一批。他们两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牧草运到自家院子前,等着各家来取。
这活不复杂,但是劳动量不少,陈佑怡每天累得倒头就睡,都没心思去想其他事情。
好在合作的几家农户尝试了之后,都发现风见草确实不错,不止比干草料好,比起其他的牧草,喂养的牛羊也更肥壮,都纷纷表示满意。
就这么忙过了一阵,这天有点空闲,陈佑怡打算合计合计,想想之后的出路。
光是牧草是肯定不够的,牧草这块,现在都是赔的。之前种下的山药倒是成活了一大半,只是长得不快,数量也少,想要拿去当做商品卖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陈佑怡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把账一算,觉得过不下去,还是得去城里再闯一闯。
她把这想法说了,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只是有一点,陈佑怡原本打算一个人去,穆秀莲却认为一个妇道人家独自在外不妥,坚持要秦子恒跟着一起去。
“谁家不是夫唱妇随,哪有夫妻分离的道理?”穆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