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没有……见都没见过,那可能有呀!葛洪编撰的《西京杂记》中记录有两异人说事,提到过此物......”
宫大师知识渊博,不仅精通所有的道教经典,对佛教、巫术、医学、堪舆也有研究,甚至俗家的武学、气功也有所领悟。
师徒俩人不觉得谈经、论道就过了三天。
宁珂从母亲那得知,他生日那天,来了两个女孩,一个送了一只功能挺多的电子表,另一个送了一套《新概念英语》丛书。
宁珂心里默默地思念起这两个女孩子,不知她们可安好?
宁珂跟宫大师交流后,知道了不少修炼界的事情。
对当今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巫术、魔术师等都有一些了解,特别是道教的历史、著名人物、教派、功法、经典的情况。
道教可溯源到春秋时的李耳,也就是老子身上。
真正的道教创始人就是张道陵,字辅汉。自称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其为“老祖天师”,为三天法师“天一真人”。
其生于公元34年,于公元156年在龙虎山炼成飞升丹,时年已123岁,带着妻儿、徒弟、朋友等众羽化升天。
故后世之人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说。
天下道教,无论千宗万派,皆出自于张天师的门下。
宫大师自幼入茅山修行,年轻时又遍历五湖四海,一心寻仙问道,修行阅历、经验丰富。
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
茅山奇岩、怪石林立,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是修行者不可多得的修炼场所。
宁珂看宫大师为人谦逊、诚恳,求道之心甚笃,便真心与之交流、探讨。
在与宫大师交流法诀、功法、法术、行气、阵法等时发现,宫大师所学既不与自己仙女师傅所传相似,也不与“辅汉洞天”得来的传承一致。好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似的,看起来修炼的有模有样,也小有所成,但总觉得他修炼的是条不通之路。
像是远古时期的类人猿,一支进化成人,另一支却进化成了大猩猩。现代科学证明大猩猩就是走了一条进化的死胡洞,无论进化到哪一代,也成不了高级智慧的生命。
宁珂将辅汉洞天乾坤室里得来的五片玉简悉数给宫大师看,宫大师修为虽已是玄级末期,却根本读不出玉简中的任何经文。他眼里的玉简,就是表面刻着名录字样的玉片而已。
论起来,宫大师修为早就入玄,现在更是达到玄级的后期,即将突破地级。可他连神识是什么都说不清,更不要说利用神识了。
他所知的道教经典中所说的神识,与宁珂所掌握的神识根本不是一回事。宁珂发现后,便不敢多说神识之事。
——那可是能透视一切的能力,让人知道弄不好他会成过街的老鼠。
按说修炼到玄级,不论你是什么灵根,就一定会产生出丹田火来。可宫大师运行宁珂教授的五行法术中的火术,却释放不出任何火焰,只是在指尖出现一些似有似无的气体。
宁珂在炼气期一层时就能施展火术,现在已是炼气期二层,发出的火焰颜色虽然仍处在低阶层次,但比之以前却强横了许多。
现在宁珂施展风刃轻松自如,甚至两手可同时发出交叉成“十”字形的风刃,攻击面更广。
现在利用真气凝出的能量“刀”,早已可在金属、岩石等物上刻篆符箓了。
宫大师修炼的道家功法体系,将修炼分为炼气、筑基、假丹、金丹、元婴......与宁珂修炼的功法体系从名词上来说基本一致,多了一个“假丹”的说法。
宫大师的修为按他的说法已达到假丹的中期,若能再进一步到假丹的后期,离结成金丹就不远了。
这样看来此筑基,非彼筑基也。貌似相同,实质不同。
宁珂近来思前想后,自己被和尚、道士欺凌,就是因为孤掌难鸣。虽说有师父传授功决,却不知她在哪,更是指望不上她的帮助,若是能结识一帮子帮手也是不错的选择。
况且,五行法术本来就是道教开山祖师天一真人留下的法术,他没有保留的一一传授给宫大师,可宫大师却一样也难以施展出来。
这里面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仿佛宫大师修炼的道法发生了断代,而宫大师所知的现在修炼界所修炼的功决与他修炼的大同小异。
这样看来被九莲花寺抢去的玉简还是有可能寻回来的,估计那里的和尚也识不得玉简中的经文。
想到这里宁珂“呵呵”的笑出声来,看的宫大师心里发毛。他这边灰心丧气,自幼习修的功法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而小屁孩师父这边却得意的笑出声音。
宁珂见宫大师脸色难看,便把九莲花寺和尚抢自己的背包、龙虎山道士夺了自己的玉佩、以及恩怨寺和尚企图绑架自己的事都说给了宫大师听。
并且,也说了自己或说父亲发现了“辅汉洞天”之事……
宫大师听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对九莲花寺情况了解不多;龙虎山道士与他茅山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但恩怨寺离他茅山不算远,他曾经去过,情况还是了解的。
“恩怨寺为唐代德宗时所建,原名辩经寺,五代时改名恩怨寺,寓意了却佛门恩怨之寺。
“恩怨寺主要分为恩宗和怨宗,自古两宗辩经不止。为了辩经甚至大打出手,相互屠戮。
“所谓辩经,既辩文经,也印证武经。文经是以佛门各类经典为辩论的材料,你引某典籍一句经文为论据,我以另一典籍经文去辩答,就这样互相引经据典的辩幾,答不上来者为输家;武经就是比试武功、功法、法诀等,说白了就是比武。
“每十二年一小辩,每六十年一大辩。小辩三轮,大辩三轮。每次大辩经输者必死,有直接跳崖归西的、亦有用利刃自戕圆寂的、亦或投入事先准备好的柴薪堆中自焚坐化的,实为佛界乃至修行界所不齿。
“这种恶俗已延续千年之久,只在革文时期中断数载,现在又开始兴起。明年正是大辩之年,决赛辩经日总是设定在佛祖诞辰之日四月初八。
“平日里两宗和尚互不搭界,各自修行悟道。以进山的山道为界,东为恩宗,西为怨宗。山寺、庙宇皆成双成对,譬如东边山头建有大雄宝殿,那西边峰峦肯定也建有大雄宝殿,虽说不上平行对称,但一应相对俱全。
“恩怨寺本就藏在深山,平时香客稀少,但逢辩经之年,香客盈门,皆为观赏答辩输了的和尚自戮而来。给小徒我的印象,恩宗也好、怨宗也好,尊崇的或是以德报怨或是以怨报德,其实都是极端邪恶之徒,哪有佛家半点善性。”
“哦,那恩怨寺和尚的修为如何?”宁珂急切关心的是恩怨寺和尚的武功或说功法如何。
“当今各修界所修功法相互渗透,互补长短,修为与修炼时间、资源有关,无论佛、道、释,还是古武世家、巫术之家等都相差无几。比如,恩怨寺小乘者众,中乘僧尼已经稀少,临近大乘之僧也就手指之数,修得大乘之法也就三、二个而已,更别说修为达到法相之巅的人了。”
“我不懂佛家什么乘的说法,比之道家如何?”
“小乘相当于道家之筑基,中乘类似于假丹期,像小徒我就是假丹中期,比佛家中乘稍强,比大乘要弱,当然比大乘后期差的就太多了。”
“其他修界的修者,他们的修为又如何呢?”宁珂关心世人的修炼档次。
“由于当代资源匮乏,基本都是靠修行时间来堆积的。各界修者都差不多,很少有特殊天才超人一等的。
“像小徒我这样的修为已经算是上乘了。宗派掌门、个别得道的长老修为在吾辈之上,最顶尖之修者实在是凤毛麟角,都是老祖级人物,寿辰都已愈八百岁。他们早已闭了死关,不到本宗面临覆灭之际是根本不会出关的。
“像小徒的宗门茅山,就有两位金丹老祖,我七岁进山,至今也没见过这两位老祖一面。当然,修界中的隐界修为小徒不知详细,听说修为要远高于吾辈。
“据说隐界每十二年会派些门徒出世历练,收集一些修炼资源。现在各修界交流广泛、信息互传,许多宗门也都习惯以古武世家或说俗家的方式来划分修为,也即黄、玄、地、天四大级,每级细分为初、中、后或说大成也曰圆满。
“当然,这种分法也存在缺陷,主要的是参考武力值,有些武修是可越级打杀比自己修为高的人。”
“哦,若俗家的修为分法,那你的修为是哪个级?我又相当于哪个级?”
“小徒的修为或说道行为玄级大成,只差一步就入地级。但这一步难似登天,小徒卡在这里有很多年了。据我所知所闻,有很多人一生就修炼到此再无寸进。现今茅山在册的几千芸芸弟子中,除了见不着面的老祖级修者,也就两三人入了地级。
“而师父您呢,小徒不知您当属何级,从您自然释露出的气势来看,说您步入地级也不为过。”
“地级?......”宁珂听了有点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