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下辖御马司”在设立之初只不过是掌管皇城内部马匹用度的小衙门。
与浣衣局、衣帽局一样,都是旁人不太在意的底层机构。
可到了大魏武威三十一年的今天,这个机构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宫中地位仅次于司礼监的存在。
甚至单从令人敬畏的程度来讲,御马司可能还要超过它的上级衙门几分。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御马司不知从何时起被皇帝授予了监查百官的权力,其权力之大以至于可以绕开诸如大理寺、刑部等司法机构,直接将有关人犯拘押定罪。
可以说除了对皇帝一人负责外,其余人等一概不论。
也许在一般人会问,将如此重要的权力交给一群太监是否过于草率了?但其实熟读历史的人都不难发现,历朝历代类似于御马司这样的机构并不在少数。
要知道,自古以来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一直都是为君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皇帝要治理国家,单靠自已一人显然是不成的,必须将权力进行合理的分配,而分配的主要对象则必然是文武百官。
若是分配得当,那自然是君臣和睦,共治天下的局面,可一旦分配过当,保不齐就会出生出几个如司马懿这般的权臣来,有关这一点,自己本人就是篡位者的魏帝刘裕自然是深有体会。
因此像他这般稍有作为的皇帝都会想方设法地扶植起另一个势力来制衡百官,以保证自己的政权能够传至万世。
既然要扶植势力,那么当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亲近的、忠心的人,如此一来符合条件的就只剩下两类人,外戚和宦官。
原本选择这两类人中的任何一方都没太大的问题,纯粹只看皇帝的个人偏好,但随着王莽、杨坚之流篡政的外戚频繁出现,足以证明外戚是绝对靠不住的。
因此唯有彻底断了子孙根,无家可归,只能依附于皇权的宦官,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御马司便是这天然抉择后的产物。
———————————————————————————————————————
“哟,赵爷?您老怎么来啦?不知您老大驾光临,小的有失远迎,还请赵爷千万不要见怪啊!”
御马司昭狱内,数名神情肃穆的披甲武士簇拥着一个身着大红色锦袍的年轻宦官缓缓从一段布满血渍的阶梯上拾级而下,原本在正在值房内和手下闲聊的刑班头看见此人的到来后,连忙满脸谗笑地向前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