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企业是这一特殊时期出现的另一热潮。它与民主思潮有关且并发前进。
这一时期,应当说袁政.府在抓经济上也是可圈可点的,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发展的法令、政策;大力提倡发展实业。
从上到下建设祖国的热情被大大激发,这一切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如中华民国实业协会、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中华民国铁道协会等,数量达七十余个,几乎遍及各省区。
新的民办厂矿企业猛增。1912至1914年间全国共设3936家,平均每年设厂1312家,将近达到1904至1911年间每年设厂数的两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气氛的浓厚,文化教育事业也勃兴起来。大中小学数量明显增长,民国元年的学生总数超过宣统元年(1909年)的一倍,其中女学生的增加尤快。
政治上的民主气氛,经济上的发展势头,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这些当然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此同时,民主潮流的发展,又似乎为人们提供了一幅革命后的“太平盛世”的图景。
卿云烂兮,钆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几句诗是民初至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国歌,它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是上古先民对圣人治国的颂扬。把这首歌选做国歌,寄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在划时代转折来临之际,对新生国家美好未来的愿望。
在这样的情势下发动“二次革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很难不违民意。
当时,社会各界大多希望维持稳定。如上海总商会呼吁和平,有谁“先启兵端”,“即为与人民为敌,视为乱党”。
进步党领袖梁启超宣称:“暴民政治之祸,甚于洪水猛兽,妄启战端会招列强介入,祸国殃民。”
列宁说真理再进一步可能就是谬误了。无论出发点如何,做事逆潮流而动是很难不遭受挫折的。因此,二次革命在哪么短的时间内就一败涂地实在没什么可奇怪。
接下来是革命党人纷纷逃国外,蔡元培也就第三次奔赴欧洲。他本想再回到德国,回到莱比锡大学,继续他那宁静的治学生活。但是,经不住他的老朋友吴稚晖的一再劝说,最终还是把这一次欧洲之行的目的地选在了法国。
法国也是蔡元培很想往的地方。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