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

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义(2 / 4)

的、因袭的、丑的、恶的、战争的、轧轹不安的、懒惰而烦闷的、少数幸福的现象,渐渐减少,至于消灭……”

为什么发表这样一个共同宣言呢?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全国范围造成了空前的政治高涨,大家都把《新青年》看成是这一运动的总司令部。

但是这个总司令部的主要成员,有人很激进,有人很平和,有人甚至不时地使用谩骂式的语言,对此,很多关心这个总司令部的人,用不同方式表示了不满。

比如,当时尚在海外留学的张奚若写信给胡适说:“吾非谓《新青年》登报中的人说话毫无道理,不过有道理与无道理参半,因为他们说话好持一种挑战的态度,谩骂更无论了。”

但是,更让一些人不满的是这个总司令部同仁的分歧,诸如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辩论。必须指出:这个时期,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空前开放的时期,正是人们所谓“王纲解纽”的时代。思想活跃,各抒己见,本来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久处封闭半封闭状态下的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对于忽然展现在眼前的五光十色的各种思想学说应接不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有些人看来,总司令部里发出不同声音,使他们无所措手足。

陈独秀1919年6月被捕,9月出狱。这期间《新青年》处于停顿状态。陈独秀出狱后,经《新青年》同仁商量,改变1918年以来轮流编辑的做法,重新交给陈独秀一人主编。陈独秀力主主发表一个共同宣言,应该是出于重整旗鼓、统一思想、团结战斗的考虑。

当然,在对统一思想的本身,《新青年》同仁们认识上也并不统一,钱玄同就提出,若让“外界觉得《新青年》是主张统一思想的,那是很丢人的”。因为他们这些“提倡新文化的人,本来就是反对思想定于一尊的”,是提倡独立思想的。

而事实上,共同宣言的发表,也并没有阻止《新青年》同仁们分歧的近一步发展。当然,这是后话了。

然而,《新青年》同仁们对统一思想尽管有异议,共同宣言既然能够发表,说明大家还是做到了求同存异的。

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既然没发表在“读者言论”一栏,也就是说,该文的主要思想,是被《新青年》同仁认可的。

细读全文,就是将其视为总司令部对前段新文运动的总结,和对下一步运动的部署,也一点也不为过。

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开宗明义:“近来报纸上发表过几篇解释“新思潮”的文章。我读

最新小说: 将军独宠小娇娘 大燕公子 天朝小夫子 大征服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三国大教皇 一不小心成为皇帝 师爷多娇:大人今晚睡书房 重生之庶医也倾城 休书一封皇上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