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崇端道:“国师,荐之自小没有出过帝城,更不会赈灾。这其中的门道岂是他一个愣头青能清楚的。请国师三思,即便要赈灾,也派个有经验的去。”
孙荐之道:“岳父,荐之空有满腹才华三十载,却不曾有机会用到利国利民的地方。荐之相信,荐之虽无经验,但一定能协助好舫城都尉,完成赈灾之事。”
箫崇端额上的青筋跳了几跳,摇摇头算是默许了。
我道:“孙侍郎,你此去,一是要安置好灾民,使无居所的有所居,缺衣少穿饿肚子的有吃有穿。二是要加固堤坝,回来时务必呈上一份折子,写明之前的堤坝为何不牢。要找出除了洪水太大以外的其他原因。找不出你这个侍郎也不用再回帝城。三是要修建水库,将河水引流到水库,并与舫城相连的其他几城连通水道,汛季时将舫城水库中的水引流到他城,最好选缺水的地方连通水道。”
我起身将折子送到孙荐之跟前,孙荐之起身慎重接过,道:“臣,必不负帝君与国师的嘱托!”
我拍拍孙荐之的肩膀笑道:“有几句话我还要叮嘱你。这五十万两白银,一分一厘用到什么地方,都得给我算得清清楚楚,记得明明白白,有一分对不上帐的,你头上的脑袋就得悬在正午门上。再有,这宫中的巧匠有熟悉堤坝工程和水库工程的,你随便挑,一并带了去舫城。即刻就出发吧,救民赈灾,刻不容缓!”
孙荐之道:“是!臣这就出发!只是此去山高水远,短时间必回不来。臣能否回家中,和臣妻告个别?”
我点点头道:“准。”
等孙荐之离开后,承乾殿只有三人。我坐回“明心见性”牌匾下,箫崇端开口道:“国师为何选荐之去赈灾?这朝中张侍郎、刘侍郎都有赈灾的经验。荐之寻常只负责户部的预算和开支计算、收录,不曾有赈灾经验。”
我道:“箫尚书可知,初生牛犊不怕虎。想必当初箫尚书将家中独女嫁给孙侍郎时,也定是看中了孙侍郎身上的才华。这朝中,也需要一些能做事的新人,坐在关键位置上。”
箫崇端一点即通,见佳婿有升迁的可能,半点不掩俞心中的欢快。
箫崇端道:“既然国师已有决断,那蜀南太后那边该如何交代?”
我并未回答箫崇端的话,而是问道:“这朝中党派斗争严重,箫尚书却似乎一直独善其身。我想问,箫尚书,是哪边的人?”
箫崇端捋一捋胡须道:“不知这问题,国师是替帝君问,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