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队骑兵从战场上撤离时,大食骑兵的主力距他们仅仅只剩下了三里地,几乎举目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漫山遍野的骑兵和战马。
不过,张元佐所部撤的十分迅速,而且还保持着基本完整的建制,这得益于吐蕃人常年作战所产生的本能,并非仅仅通过半年功夫就能训练达到的。
张元佐将所部骑兵分作了四路,分别往西北、正北、东北三个方向撤退。他的谋划也很简单,只要大食兵想要追歼,要么直追一股,那么其他三股就能安然撤离。这是断一臂以保全全身的办法,至于大食兵去追哪一部,那只能看各自的造化了。
如果大食兵也分兵追击,则正中张元佐的下怀,他们可以凭借耐力甩掉追兵的同时相机行动,或在聚集一起,或穿插游走,以优势兵力歼灭分兵的大食兵。
这些都是张元佐吸收了吐蕃兵的战法以后所演化出来的战术。并且在关中时,就已经拉着神武军的骑兵演练过不止一次了。就连神武军的骑兵都不得不承认,张元佐的这支神威军确实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
眼见着唐朝骑兵分路向北逃窜,哈西姆急了,这次侥幸活了一命,却不意味着优素福会一直优待于他。
然则,哈西姆只作为其中一部的主将,并没有对全军发号施令的机会,因为优素福亲自指挥着大军的迂回和突进,他只能俯首听令。
“将军,唐兵分路逃了,追,追吗?”
优素福斜了哈西姆一眼。
“追,怎么不追?”
他几乎不假思索的就下令兵分两路,一路追击逃往西北方向的唐兵,另一路则追击逃往东北方向的唐兵。
如此一来,不管唐兵如何分进合击,除非所有聚集在一起,大食追兵总是在战场上有着人数优势的。
哈西姆一拍大腿,才觉得自己此前犯难的问题竟被优素福轻描淡写的就解决了,看来阿巴斯总督让优素福做出征的主帅不是没有道理的。
由此,哈西姆看向优素福的目光都愈发敬畏了。
不过,虽然他们解决了兵力多寡的问题,可还是忽略了唐兵马力更加耐久的问题,毕竟唐兵一人至少三马,甚至还有一人五马的情况,一旦坐骑马力松弛,便换一匹马,由此奔出去十余里地之后,唐兵与大食追兵的距离便渐渐拉的开了。
张元佐便在奔往东北方向的骑兵之中,他见大食兵越落越远,竟又下令部众将速度放缓,只不远不近的坠着大食追兵。
有部将不解张元佐的意图,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