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陈泰只是寻常朝臣也就罢了,关键是陈泰名望、功勋都太高了。
高到司马昭不得不防备。
“不知相国心意如何?”陈泰坦荡而从容的盯着司马昭。
司马昭目光躲闪,口中吟诵:“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此言出自魏武《述志令》。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便是出自此文。
司马昭把魏武拿出来说,意思已经相当明显了。
不是我司马昭不愿意退,而是我退了,子孙后代必遭灾祸,而且魏国也会因此分崩离析。
事实也的确如此,曹魏除了司马昭还有谁能力挽狂澜、统合士族豪强的力量?
皇帝虽有重振曹魏之志,然而曹氏的根基已断,连夏侯和都投附了司马氏……
只怕没了司马昭,还会有其他权臣取而代之!
现在的曹魏经不起这个折腾了。
中原百姓也经不起再一次的诸侯混战。
陈泰长叹一口气,曹魏立国之初便埋下重大隐患。
挟天子令诸侯固然为一时之奇谋,然而也成了曹魏的诅咒。
“还望相国善待陛下……”陈泰深深一揖。
司马昭大喜,一把抓住陈泰的手,“玄伯大可放心,武王伐纣,不绝殷祀,文帝立国,犹续汉统,我司马家三代忠心耿耿,定会供奉曹氏。”
忠心耿耿四个字仿佛四个巴掌抽在陈泰脸上。
不过相比于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还算讲些脸面。
至少有一个表面的“仁义”名声。
“泰代陛下、代大魏谢过相国。”
“玄伯不必如此。”司马昭心中最后一块大石落下。
中原士族已经全部跟他站在一起。
正欣喜的时候,忽然北面马蹄声大作,吼声大起,一支千人精骑狂奔而来,最前一辆木车,车上一杆旗。
旗杆上似乎还挂着什么东西。
司马昭和陈泰两人同时望去,却依旧看不清楚,似乎是个人。
奔至白水河畔,靠得近了,才发现是具干尸。
那面大旗上的个血红大字更是触目惊心:老贼司马孚尸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