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工考还要继续询问,知州制止,说道:“到时你自会知晓,王浩即将进入村寨,你我先行跟上。”说完,知州等人加快步伐。
来到村口之时,王浩张目而望,发觉不远处一株白杨似曾相识,故定步思索。
片刻之后,知州等人来到,开口说道:“公子为何止步不前?”王浩微微而笑,说道:“既然走下栈道之后,村寨就在树林之后,大人为何放着捷径不走,反而舍近求远,绕一个大圈子?”知州微微而笑,说道:“公子是如何发觉的?”王浩指向不远处的白杨,说道:“一颗白杨树上挂三只鸟窝的可不多!”知州顺着王浩的目光望去,果然看见不远处的白杨树上挂着三只鸟窝,说道:“公子的心思智慧,着实在我意料之外,但墨家避世多年,倘若果真随公子重出江湖,事先如何能够不做一番详尽的考察?”王浩点头,不在追究,说道:“还请大人前面带路!”知州点头,说道:“公子请!”沿着碎石铺就的甬道,一行人进入村寨。
村寨中的屋舍皆是依山而建,青石垒砌的地基,红土烧制的土坯,山木为梁,石板为瓦,不远处钟鸣鼎食,一众身穿褐色长衣的男女老少手拿碗筷,排队打饭。
人们见知州等人来到,纷纷注目而望,知州望向高台之上的长着,说道:“拜见巨子!”狄工考等人随之行礼。
王浩仰首而而望,拱手行礼,说道:“晚辈王浩拜见巨子!”巨子走下高台,来到王浩身前,说道:“小友安好!”又看向知州和狄工考,说道:“二弟和五弟如何同时来了?”知州说道:“王公子是皇上钦点的崂山县令,全权掌控胶州市舶司重建之要务。五弟与其泰山已然准备前往胶州为国效力,我来总坛是为挑选若干合适的子弟一并送往胶州历练。”打饭之人多为少年,长者仅有寥寥数人。
少年闻之出山之事,纷纷满面期盼。巨子说道:“事关重大,不得不慎重,屋内详谈!”王浩微微而笑,说道:“走了数十里山路,腹中空空,巨子可否匀一碗饭于在下?”巨子看向王浩与杨志,喊道:“取两副碗筷于贵客!”片刻之后,一名少年送来两副碗筷。
王浩与杨志接了碗筷,来到队伍最后,排队打饭。巨子与知州对视一眼,说道:“屋里说话。”知州点头,进入旁边的房屋。
巨子与知州相对而坐,说道:“你的书信我在三天前已经受到,只是没想到这位王公子竟然如此年轻!”知州点头,说道:“正因为王公子十五岁年纪,我才更加坚定这次合作的决心!”巨子问道:“为何?”知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