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短篇小说 > 玉女养成记 > 阙一百六十:狼狈为奸

阙一百六十:狼狈为奸(1 / 1)

“你是说东瀛的使者来了?”皇太极骑上他的宝马问道。

“是的皇上,我刚得到消息就赶来禀报。”阿敏恭敬地回答道。

“你可知道他们是为什么来的?”皇太极一边问阿敏,自己也一边思索着和他们大清的军队打过交道的东瀛人这次来的目的。

阿敏说道:“看他们送来的礼帖说是来给多尔衮送贺礼来的。”

“给多尔衮送贺礼?”皇太极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微臣也想着他们这么做于理不和啊。当时皇上您大婚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来送贺礼,但是这次多尔衮大婚,他们为什么就大费周章来送贺礼呢?我看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什么好心啊。”阿敏提醒道。

皇太极笑道:“他们这是想挑拨朕和多尔衮的关系吧?”

“好像是有这么个意思,但是……”阿敏欲言又止。

皇太极有点不耐烦道:“阿敏,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好了,干嘛吞吞吐吐的?”

“是,皇上,”阿敏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微臣恐怕这里面会有什么猫腻。”

“你是说多尔衮有不臣之心?”皇太极马上就想到点子上。

“是微臣多嘴。但是现在不少人都这么说。皇上当日大婚之后,多尔衮大闹,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而且探子回报多尔衮当日的确有不轨之心。”

“但是多尔衮已经将他无意中得到的玉玺上缴给朕了,朕也没有想再追究。”皇太极深思道。

阿敏说道:“我想当时多尔衮也是无奈之举吧,要是他有足够的实力和我们对抗,又或者当时我们没有接到消息没来得及部署城防,可能多尔衮就可能反了。”

皇太极说道:“这个事情之前我们讨论过了,现在我们大清正是用人之际,汉人有句话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何况多尔衮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现在他还娶了小玉儿,应该会把那贼心给收了收了。今天我看他在酒宴上的神情,已经没有那种锐气了,对朕也很恭敬。”

阿敏叹道:“希望是我多心了吧。但是这次东瀛的到来的确有点匪夷所思啊。”

皇太极说道:“当日是朕派多尔衮去支援巫山居,他们还击退了东瀛人,怎么这次反而会来给他送贺礼呢?”

“这正是微臣担心的,生怕这背后会有什么阴谋。”阿敏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皇太极笑道:“管他是什么来由,去看一看便知道了。他们现在何处?”

“送礼的大部分人,我已经安排在驿馆了,他们的首领现在大殿候着。”阿敏说道。

“好,那就随我去会一会他们。看他们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至于十四弟的酒宴,你就先不用去了,改天给他陪个不是就好。”

两人在一队亲卫兵的护持下,策马朝皇宫奔去。没有广告的

皇太极和阿敏下了马,便来到大殿,看到几个身穿和服的人正在偏殿等候。

东瀛的使者看到一个有着王者之气的人走了进来,便都起身。

其中一个看起来像是他们头领的人,说道:“您就是大清的皇上了吧?”

皇太极笑道:“你这个人倒很有眼光,怎么就一眼就看出朕就是大清的皇上呢?”

那人淡淡笑道:“但凡王者都有一份与众不同的气概,我正是从这看出来的。虽然你刚才没有说话,但是我看您走路的样子和别人就不一样。用你们中国人的话就是‘虎步龙趋’,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啊。”

皇太极听了他说的话,大为受用,说道:“我看使者你也不是一般的使者啊。”

那个使者笑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使者,和皇上您的相比起来,那真是天壤之别了。”

皇太极笑了笑说道:“我们也不相互恭维了,说说吧,你们这次来到底有什么目的?”

使者鞠了一个躬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这次来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来给贵国的和硕睿亲王送贺礼来的。”

“哦?那你们怎么不把礼物直接送到亲王府呢?”皇太极问道。

使者坦然道:“皇帝陛下,事情是这样的,之前我们和多尔衮亲王因为某些误会有过一些摩擦,所以今天是他的大好日子我们也不好打扰他的雅兴,所以只要将礼物先送到皇帝陛下这代为转赠,您不会介意吧?”

“呵呵,你们是来送礼物的,我怎么会介意呢?”皇太极皮笑肉不笑道。

使者接着又说道:“皇帝陛下一定很奇怪我们既然和多尔衮亲王有过误会怎么还会来给他送礼物吧?”

皇太极笑了笑说道:“愿闻其详。”

使者指了指他身后的几个武士打扮的人说道:“我们东瀛人崇尚的武士道精神,也敬重比我们强大的人。虽然多尔衮亲王的军队打败了我们,但是我们是输得心服口服,所以我们才会来给他送贺礼的。”

皇太极本来是想问那朕大婚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来呢?但是后来想了想这么问的话,好像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就压住心中的怒火,笑道:“哦,原来这样啊,朕会代你们替多尔衮收下你们的礼物,然后转交给他的。按你刚才的说法,这次你们来的目的好像不止一个吧?”

使者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您真是快人快语。那我就直说了。其实我们这次来,除了给多尔衮亲王送贺礼之外,还是来和贵国结盟的。”

“结盟?”皇太极倒是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会来这一套,便道:“听闻贵国不是已经和明朝签订了盟约嘛?怎么这次又要和我们结盟呢?你们可知道我们大清可是和明朝不和的。你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合道理呢?”

使者慢慢解释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这次是很有诚意地来和贵国结盟的,请皇帝陛下不要怀疑我们的诚意。”

皇太极说道:“我并没有怀疑你们的诚意啊,我只是想听一听你们是怎么想的。”

使者慢悠悠的说道:“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皇太极笑道:“好你一个东瀛人,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点意思。继续往下面讲。”

“我们和贵国之间虽然有过一些小小的误会,但是那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我们都已经为那个误会付出了代价,所以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结盟,你说是嘛?皇帝陛下?”使者看着皇太极问道。

“不错,那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况且我们大清也没有因此损失什么。”皇太极饶有兴趣地回答道。

“我国虽然和明朝有过盟约,但是他们并没有履行盟约,按照合约的精神我们是有权撕毁盟约的。”

“你是说当时你们出兵攻打巫山居的时候,明朝没有出兵相助嘛?”皇太极明知故问道。

“是的,尊敬的皇帝陛下,你是我见过最睿智的君王。”使者恭维道。

皇太极听着异国的使者拍着他的马屁,格外高兴,说道:“你们就因为这个原因要和明朝撕毁盟约嘛?”

使者正色道:“按照盟约的协定,我们是有权这么做的,而且这么做也是合乎规矩的。况且我们要和一个有明君的国家结盟,这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身为一个君王最希望听到的就是别人夸他是一个明君,而将别人忽略不计。

皇太极虽然被这一通马屁拍得有些飘飘然,但他到底是一个有智谋的人,说道:“使者,你们的诚意我是看到了,但是两国之间结盟不仅仅是诚意这么简单的,我看重的是我们大清和你们东瀛结盟之后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尊敬的皇帝陛下,你是我见过这世界上最痛快的君王。我国既然选择和贵国结盟,一定会拿出实际行动来表示的。”

“那你倒是说说看。”皇太极很有兴趣想知道他们能为大清做点什么事情。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听闻你是一个很有雄心壮志的君王,一直都不甘心拥有长白山这方寸之地,是吗?”

皇太极一愣说道:“哦?难道我们长白山一带的领地还少吗?比起你们东瀛又如何呢?”

使者一听到皇太极暗着在讥讽他们东瀛的领地少,脸上有点挂不住,但是为了这次的结盟能够成功,便笑道:“我们东瀛只是一个岛国,而且子民也不多,所以需要的土地就不多了。但是,尊敬的皇帝陛下,你真的满足现在的状况嘛?”

皇太极明白,在谈判的时候就是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弱点在那里,自己的底牌是什么,自己到底在想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这样才能把握住主动权,于是打着哈哈说道:“那你倒是说说朕为什么就不能安于现状呢?”

使者微笑着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听闻你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宰相肚里能乘船’。一个宰相都可以这样,更何况是英明如皇帝陛下您了。作为皇上您不是更加应该心怀天下嘛?”

皇太极被这使者说得有点心动,心想:这个东瀛使者虽然说得有点过了,但是统一天下确实是每一个王者的心愿啊。能够建立万世不拔的基业,那可是我的人生理想啊。

皇太极笑道:“就算朕想统一中原,但是你们东瀛地处偏僻,能够帮助我们什么呢?”

使者心道:费了这么口舌,现在终于快到正题上了。于是说道:“贵国实行统一天下的大业,虽然我们东瀛小国不能帮上什么大忙,但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能够办到的。”

“哦?那你倒说说看。”皇太极笑道。

“明朝现在虽然已经是风雨飘摇,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贵国要想长驱直入,入主中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况且我听闻汉人人口众多,可是贵国的几倍啊。”

“使者说的这句话倒是很有道理,汉人的确很多,但是羸弱不堪,哪有我们大清的八旗军队骁勇善战?”

使者不慌不忙道:“贵国的士兵善战,我们是已经领教过了,但是明朝地大物博,如果他不和你直接交锋,一直和你拖下去,恐怕以贵国的财力应该支持不了几年的。”

财力一直是大清最头疼的问题,被这使者说到了心事,皇太极脸上都有点烫烫的,刚才还叫嚣着自己的士兵有多勇敢,但是没有粮饷,一切都是空谈。

皇太极不露声色道:“使者既然说到这了,应该已经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了吧?”

使者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大的忙敝国是帮不了,所以也不能在财力上支持贵国。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分散明朝的兵力,让他们两边都顾不上,让他们疲于奔命,既可以让他们分散精力,又可以消耗他们的粮饷,这样的小事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

皇太极眼前一亮,心道:这不是我正想要的嘛?当日我要杨菲儿让他的义兄李自成在明朝境内起事,不正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嘛?当时我还许诺给他们粮饷装备的支持,现在来了一个白干事却不用掏钱的主,这样的好事怎么可以错过呢?

皇太极说道:“我想听使者你具体说一说你们的方案。”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最新小说: 贵女联盟 凤华来仪 哑妻种田:山里汉子宠上天 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 邪王,宠不够! 夫君你可不能死! 男主他疯了[快穿] 贵婿 我在渣贱文里一心向道 汉宫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