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的感觉。在很多时候,妈妈的消费过程存在着很复杂的纠结心情。一方面把享乐排在了消费的优先级里,另外一方面又不敢大胆的去买真正好的产品,因为知道账户会快速见底而退而求其次。
不仅如此,妈妈也没有办法一面不停的购物,一面又谨慎的在月末努力收缩开支的情况下,在学习上投资自己。
这一切都让妈妈止步在了当时的消费循环里,整个人无论知识还是消费领域都没有办法进步。
这时候,就是这时候哦,妈妈遇到了爸爸。他一步一个脚印的理财观念,让妈妈到现在还十分佩服。
妈妈刚刚见到爸爸的时候,爸爸已经是一个从初中到成年都努力默默存钱的勤勉的小财主了。
相比较妈妈和其他同龄人,爸爸非常有目的在存钱,而且他有一个很正确的理念,那就是,钱就是存加上合理消费相结合,才能慢慢累计起来。
这一点一直到现在都给妈妈醍醐灌顶的感受。妈妈以前总认为钱需要大赚一笔,然后慢慢花掉就好了,但其实一旦开始正常的生活才发现,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攒。
很多消费过程,其实都好像是被催眠了一样的被推进。在消费的过程中,假如可以加入意识感,去问自己,这件事,这个东西我是否需要,它的性价比是否合理,我是不是有这部分预算,它是否会让我偏离我的短期,中期,长期的理财目标,都可以帮助我们从催眠的混沌中醒过来。而醒过来的次数越多,我们就越能把钱更合理的使用和留在自己身边。
妈妈和爸爸在一起之后,知道爸爸是一个有意识的消费者,并且在无数细小事项上都会考量性价比。与此同时,爸爸又能非常好的把握存储和节省的度,完全不会因为存钱的意识感,就一个大步跨入吝啬的极端里。他是一个非常舒张有度的擅长管理金钱的人。
在这样的崇拜之下,妈妈犯了人生中一个非常大的错误,那就是在学习的机会摆在眼前的时候,却彻底的放弃了它,而转头选择了安逸的依赖。
妈妈把自己的工资卡和全部存款给了爸爸。并且以极大的信任感,间接的放弃了关于家庭财政的知情权。这背后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从妈妈一个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件事的话,那曾经的妈妈是这样想的:妈妈一度认为爸爸是个极其在乎钱的人,累积财富是他终其一生的大目标,如果妈妈可以为这个目标出一份力,那妈妈认为爸爸会觉得自己娶的这个老婆物超所值。妈妈赚得比爸爸多,又愿意都给爸爸,并且毫无保留毫无窥探的全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