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想当一位中医需要十几岁便到药铺当学徒,先是在药铺里打杂跑腿磨炼心性,等大一点二十来岁便开始“守药柜”,就是站在柜台里面照着老大夫们开出的药方抓药,这也是一个熟悉药材和药性的过程,这期间还要将四气、五味、六陈、七情、十八反、十九畏等用药口诀,还有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等方剂歌牢记于心,就比如前面我们提到过的那剂小柴胡汤便是和解剂的第一种,它的方歌是“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上百首药诀方歌必须要背得滚瓜烂熟,哪怕是睡着了说梦话也不能背错一个字。
三十岁左右开始给老大夫当跟班,老大夫开方他在一边磨墨,老大夫懒得动笔他就要替写方子,老大夫出诊他给背着行医箱,其实这就是一个学本事的过程,但一般这种时候老大夫不会对他有任何指点,能学到多少全凭本人的本事和悟性。
上面这个阶段其实也是老大夫在考察收徒的人选,如果看着还算是个可造之材,老大夫便会主动提出要收你为徒,很奇怪吧?中医行和其它行当不一样,中医是“倒收徒”,其实也不能完全算是师父主动收,因为在之前这十几年里,他一直在这位中医大夫身边晃悠,打杂也好,守药柜也好,当跟班也好,这种坚持本身就是在请求大夫考察自己,如果大夫觉得这个年轻人还不错,勤学好问,悟性尚佳,是个当中医的好苗子,便会出主动提出收徒,然后就是悉心指导,传以衣钵,直到什么时候师父觉得你可以出师了,便可以正式坐堂诊病了。
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的几年便可学成出师,但这样的人还是很少的,一般都是四十多岁才可出师。
中医行与别的行业还有一点不同,别的行业当师父的往往会“留一手”,自己只要还没到快死那天,便不会把“压箱底”的本事教给徒弟,因为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但中医这一行则是倾囊相授,毫不保留,因为中医是人命关天的职业,如果因为没有教好徒弟本事,而治死了人,那就是师父的责任,所以中医的老先生们都不会对徒弟藏私。
当然,为了保护师父们的利益,这一行还有一条行规,就是徒弟出师之后,只要师父还健在,没有师父的允许,不得在师父家三百里范围以内行医,防止徒弟抢了师父的饭碗。
这样经过二十多年的培养,也才只是打造出一位合格的中医而已,要想成为名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代的中医就简单了许多,正规中医药大学或是医科大学的中医学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