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龛,里面正是杜林在朱允炆宝藏里发现的《阿弥陀经》和朱允炆版的华夏文译本。
从杜林家门口到湖间星苑小区的大门口,这条路的两侧,三步一位高僧,五步一位住持,都在默默诵读经文,道路上撒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鲜花花瓣,高僧和抬佛龛的和尚们踩在花瓣之上,嘎吱作响。
在小区门外,闻讯而来的十几万信众将附近的几条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几乎每个人都手举香火,或捧于胸前,或顶在头上,口中都念念有辞,虔诚无比。
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杜林也不禁感到了佛法的伟大。其实佛法与医术颇有互通之处,医术的目的是医治人的身体,解除人肉体的上痛苦,而佛法则是涤荡人的灵魂,解除心灵上迷茫。
不过有很历史上有很多高僧认为,出家人不但要用佛法普渡众生,更要用医术为众生解除疾苦,所谓既要“医心”也要“医身”。所以有很多高僧都精通医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宋时的高僧,道济和尚李修缘,说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他还有一个别称——“活佛济公”。
其实他这个活佛之名,多半也是因为李修缘的医术高超。李修缘虽然出身官宦之家,自小饱读诗书,但却不想做官,而是对于佛法和医学十分着迷。
出家之后他没有在寺庙修行,而是在各地四处云游,因为他医术极为高超,经常在深山之中采集草药,以备不时之需,云游的几十年间,他救助了无数家境贫苦看不起病的百姓,许多疑难杂症在他手中药到病除。
他各地行善、治病救人、惩恶扬善,受他周济的百姓越来越多,都称呼他“活佛”,因为他法号道济,久而久之“济公”之名响彻南北。
虽然济公李修缘是“僧医”的代表,但僧医做为中医的一个独特的流派却是早就存在的。
华夏的医生,不论中医西医,经常会给刚刚生过孩子的产妇开一种叫“新生化颗粒”的中成药,主要成分是当归、川芎、桃仁、炙甘草、干姜、益母草、红花,主治产后“恶露不行”。
这个新生化颗粒其实源自中药里的“生化汤”,但生化汤在五代之前的中医古籍里是没有的,原因就是这剂生化汤是五代时“萧山竹林寺女科”的僧医们创制的秘方。
所谓“竹林寺女科”,其实就是在寺庙里设立的妇科诊所,诊所的医生都是和尚,这也是一般来说公认的最早的“僧医”。
僧医自成一派,诊断方式与一般中医大致相同,但也有个别僧医存在“以玄入医”的现象,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