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说人算不如天算呢,竹林是没了,这命也快没了。
要说那掐指神算只会看一些皮毛风水,而且眼界浅浮于表面,只看小的不看大的,小风水中,就是黄禄名的家宅风水,那竹子的确不怎么样,可大风水……
余景镇南有高山遮阳,北有长流旺财,东边又是少有遮挡的进风之地,大风水上,这是个丁财两旺的宝地。
可若是风水大家,像杨成子这般师出名门正统茅山的弟子来说,这风水似乎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的。
风管人丁水管财,而且背靠大山好乘凉,这在风水上来说那可是靠山,可偏偏地方风俗和这山的方位出了问题,导致整个余景镇的大风水都出了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最后便是残垣断瓦的破败之象。
百十年前,普贤寺的主持方丈便是苦行此地发现了这个风水上的大问题才在镇上弘扬佛法,并在附近修建庙宇,而且越建越大,足足五亩地的大小,就是为了能镇住南边那高山遮阳所聚集的阴气。
风没问题,水也没问题,可这山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这山在镇的南边,正正好好把整个余景镇的太阳全给遮掉了,平日里镇上能晒到阳光的时候就不多,相比其他村子小镇的,少晒了两三个时辰不止。
太阳晒得少了,阴气自然就盛了,方圆数里的游魂野鬼也尽数往这片‘宝地’飘了。
再有这镇上有个风俗,那便是人死后墓地十有**要选在山上,东边、西边的平地上不选,就喜欢挑在山上,说是祖宗站得高望得远,有面子,还能看着点后世子孙,免得遭了罪了。
要说山上也没什么,多得是地方葬在山上的,可余景镇这山,说大不大,十亩地不到,说小也不算小,但架不住死得人多,一个个的都往山上抬,本来就晒不到太阳的小镇,悬在头上的阴气是越来越重。
直到普贤寺建成才算是安稳了一些,寺庙之中和尚每日都会诵念经文,化了不少阴煞气。
本来是一点事没有,至少到这老黄头寿终正寝是不会有什么大变故的,不就是后院那竹子给挡住了山上如瀑布一般倾斜而下的阴气么。
这竹子谁种的?就是普贤寺里陈三他们要找的渡厄禅师。
禅师心怀善念普度世人,种下竹子之后便想找个能让这镇上永享太平的法子,这才不远千里的苦行,去到了道家的祖地,茅山龙虎山那块地界,为的就是想从道家找寻到破解之法。
可见了龙虎山的掌教天师明旭真人和茅山掌教天师太原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