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只能先接下王命,再把难题抛给吕不韦!
战国时代,武将领兵大多凭兵符行事,兵符在手,就可以调动军队,所以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兵符是调动军队的信物,实际上是君王的信物,所以君王是超越兵符之上的,没有兵符,君王也可以调动军队。此时吕不韦代嬴政掌管兵符,他可以调动军队,但作为大秦之王,嬴政本身就是兵符,嬴政自然可以命令王翦出兵,只是他尚未亲政。王翦故意问起兵符,就把这个难题又抛给了吕不韦。
“哦┄┄上将军稍等!”吕不韦回过神来朝宦官喊道:
“取兵符交与上将军!”
吕不韦心里明白,嬴政这一招很厉害,仓促之间,他不得不依嬴政之令行事!尽管嬴政尚未亲政,但他的身份还是王,王就是王,古来王的尊严不可侵犯;如果吕不韦不肯拿出兵符,这意味着他不承认眼前的王,而王的尊严也受到了挑战!私下里吕不韦可以拒绝嬴政,但在朝堂之上,他无法拒绝眼前的王者,即使这个王者是他的儿子!
三日之后,王翦点兵完毕,准备随嬴政亲征。前一天傍晚,吕不韦亲自拿了刚刚编撰好的全套《吕氏春秋》原稿交给了嬴政道:
“军旅生活枯燥,大王闲暇之际可以看看,就当打发时间吧!”
嬴政看了看显目的“吕氏春秋”四个大字,突然觉得吕不韦是在提醒他,他是他的儿子,遂将书往旁边一扔,道:
“寡人已经读过了,不必再读!”
“大王都读完了?”吕不韦皱眉问道。
“读了一半,寡人读不下去!”
“大王此话何意?”
“墨家巨子黄蝮杀了自己的儿子,仲父却在《去私》一篇中称赞他是大公无私的人,寡人不以为然;惠子宁愿击打石头,也不愿击打犯了错误的儿子的头,仲父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吕不韦一愣,不知如何作答,叹了一口气道:
“天下之大,除了微臣能够敲击大王,与大王抗辩,还有何人敢为呢?天下之人都顺从大王,如果微臣也顺从,大王又如何明白正反的道理呢?微臣一个人反对大王不要紧,如果微臣不反对,天下的人都反对大王,那就是微臣的过错了!”
“仲父自以为善于管理一个国家,故而在《上德》一篇中讲道:‘治理天下和国家,莫过于用德用义。用德用义,没有赏赐人民就会向善,不靠刑罚邪恶也会终止。’仲父真以为德义能够替代赏罚吗?”嬴政又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