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他所知道的是,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去战斗,那将是在赌命,拿己方几千人,去和地方数万人去赌,赌注是自己的一切,包括脚下大地能否再次伟大的机会。
他不是一个胆怯的人,他也不是一个不相信希望的人,但他更记得历史的轨迹,记得在现代看到过去的这段历史时内心的深深遗憾,记得在六百年前,靖远伯王骥率领十三万大军,最终退回金沙江。
而最让姜榆罔惋惜的是,曾经的金沙江,到了六百年后,连名字都变成了一个对于他的文化来说陌生的名字:伊洛瓦底江。
他要改变河的流向,就要走上战场,而到了战场之上,为了不重蹈覆辙,他必须在胜负的天平山增加一些筹码,筹码的名字,叫做王骥。
··············
靖远伯王骥,全明一代,以战功封爵的文臣仅三人,王骥为第一人,王越为第二人,而第三人,则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
王越,三次出漠北,收复河套,两袭鞑靼,成化弘治年间为北方安定立下大功;王守仁平定江西,擒获叛乱的宁王朱宸濠。
而在这两位名将之前,第一位因战功封爵的王骥,自然是有其中的原因,正统初年,他出击鞑靼,在后来又总督军务,三征麓川。
后世对于王骥的质疑,主要纠结于两点:一是他参与了夺门之变,二是在他所指挥的麓川之战中,明朝消耗甚大,以致西北边防空虚,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战果,给出了“以一隅而动天下”的评价。
姜榆罔对于第一件事不好给出自己的评价,但是对于麓川之战,王骥能够在最初思任发势大,云南沐家战事不顺的情况下,承担重任,远征西南,在对麓川国的征战中取得战果,稳定一方局势,以战功封靖远伯,这里面他的能力是可以肯定的。
而穿越来到了大明,姜榆罔不想再从那些史官的评价里去认识王骥,他想要真的见识一下这个在史书中留下一笔的人物,想和他并肩作战,击败麓川势力,眼下更是需要他的协助来守住孟养。
时至今日,在王骥的大营中仍有十万战兵,他们正处于和江头城附近的数万的麓川军的对峙纠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