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只是一直忙着没顾上。
说是族学,也不恰当,因为她姓唐,这儿并不算是她的“族”。所以学堂的名字叫做“唐家学堂”。
本村的人来上学,前两年免收束脩,在食坊、茶坊、及竹场、调料场做工的工人儿女,同样是两年免收。其它邻村之人是一年免收。
两年之后,若先生认为是可造之材的,束脩减半,一个月只收一两银子,若两年之后认为非可造之材,但还想上的,则是一个月二两银子。
这是她和炎柏葳商议出来的。
因为这所学堂只是用于启蒙,乡下人,多少识些字,学些见识,就够了,若不参加科举,大半的人一辈子用不上。
而若要参加科举,那是真的要“十年寒窗”的,所以不是那块料的,没必要在这儿耗,因为正常五六岁上学,十来岁就是家里的劳动力了。
而这学堂预计分四五个班,能容纳百来个孩子,最多也就收二百来个,还给先生专门盖了小院,若是觉得良材美质,要收弟子,单独教导的,可以直接在小院中教导。
之所以分班,一是为了管理方便,二来,因为乡下穷么,孩子的年龄相差会很大,稍微分一分,会让大家自在些。
而且唐时锦还准备弄一个绣坊。
不是要卖绣品,而是找人教这些女孩子学绣艺,也算是一个安身立命的本事,或者也可以叫“女学堂”。这个同样免收束脩,而且布料针线什么的,也不用他们出。一个人只教两年。
这就算是她给姑娘家的一点优待了。
整个想法周全细致,仁至义尽。
而且,这样一来,凝聚力会空前的强,她的产业,会成为十里八乡趋之若鹜之地!
当然这些话,她不会跟族长说,只说了学堂的事儿。
老族长一听之下,老泪纵横。
族学,可以说是每个宗族的希望之地,哪个宗族不盼着族里有出挑的,来办个族学?
如今他们贺家没有这么个能耐人,却运气好,守着一个金娃娃,这就是天下掉馅饼啊!
贺家族长连连谢了。
然后他立刻敲了锣把人召集起来,告诉了族人,然后再召集族老们商议,这个族学盖在何处合适。
唐时锦露了个面正想走,就有人道:“哎,锦丫头,咱们乡下人,笔墨纸砚也是买不起的,锦丫头你这么有钱,不如就把这个也给咱们买了吧!”
唐时锦轻笑一声。
她直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