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的读者要懵圈了。
按《本草纲目》所载,‘藜芦’杀虫催吐,是大夫在尝药试方后不慎中毒时常服的催吐解毒药,但‘藜芦’这味催吐的中药却并非在所有场合都能通用!
据医典《儒门事亲》载,在中药当中有十八对药性相反的冤家对头,总称‘十八反’,乃是‘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芫花、甘遂;藜芦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你只要记住一点,那就是‘藜芦’的冤家对头主要是一大帮‘参’,各种各样的‘参’!
像‘参’这么名贵的药材,自然是各种仙丹灵药的常客……就算不直接入药,多半也会拿参汤合药或者送服丹药。
要是使用者稍有不慎,在服用掺有参汤的丹药中毒后,一时情急操起桌上那壶掺有藜芦的酒仰脖一灌……本想催吐却因此‘误服’反药毒上加毒,就此一命呜呼,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刘兆璘他本就是一代名医,自然对此节心中有数,正好配合‘附身移魂时,原本的身子会在魂魄离开之时不自主呕吐’这一副症,装出一副丹药中毒大吐而死的假象出来。
就算嘉靖皇帝真得找御医来验尸,人家一闻酒壶里那股藜芦的特殊味道,多半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嘉靖皇帝如果见到刘兆璘因为替主尝丹而‘献身捐躯’,这一感动,多半会嘱咐近臣将刘兆璘与胡僧两个厚葬。
如此一来,就没有厂卫介入调查刘兆璘与胡僧的真正死因,那个被刘兆璘遣出皇城公干的小黄门也就可以带着他刘兆璘的魂魄,趁乱逃之夭夭了。
哎,这位看官问了,既然打谱要让皇帝误会自己是尝药中毒,那直接就在酒里下人参藜芦粉不就结了?这里关细辛什么事情?
当然有关了,因为人参有一股十分特殊的甘香,有经验的大夫一闻就能分辨出来……在一壶酒里同时加入药性相攻的藜芦与人参,这可是连药铺学徒都不可能犯的低级错误!
正是因为‘细辛’它不像人参藜芦那样具有可以被嗅出来的特殊味道,所以才被刘兆璘下在酒里,伪装成酒里只有藜芦的样子……反正也不会有人敢再喝这壶酒,除非他想和地上那俩死人作伴。
闲言少叙,却说那刘兆璘如愿以偿得附在出宫采买药材的小黄门身上混出宫外,又去自己(刘兆璘)开户立账的那家钱庄里,打着替刘总管取款公干的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