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一狐尾,自称曾于阱中救一野狐,为报答救命之恩,这狐遂以阱中断尾相谢。
颇为有趣的是,那些想要加入闻香教的教徒,需先行闻过王森手中的断狐尾;只有称其异香扑鼻者方得入教,故此得名“闻香教”。
这就是黄七郎脸上红白作色,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原因。
这在胡三面前提‘闻狐狸尾巴’入教的闻香教,那不就是当着和尚骂秃子么?
好在杨从循这边有个比较熟悉关外人情世故的火龙驹给撑场子,不然黄七郎心中的好戏可就没法儿往下唱了。
自打大明天启二年(1622),闻香教在关内起事,旋即被官府剿灭之后,那些残余教众渐渐流窜到关外苟延残喘(当时关外归清人管辖)。
本来呢,这闻香教在经历明廷搜捕绞杀之后,不过是尸居余气,任由其在关外自生自灭也就是了。
然而就在七八十年前,这伙本来行将就木的闻香教徒突然就死灰复燃,一下子将声势做大,一时间招揽到无数刀头舔血的贪狠彪悍之徒入教。
这个复兴起来的闻香教许是当年被人杀得怕了,虽然再度得势,却一不冲犯官衙仓监,二不聚众起事抗粮……因此统辖关外的满洲将军及其下的大小官吏都对其睁一眼闭一眼,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有意思的是,这伙再度得势的闻香教徒这回终于开始名正言顺得‘闻香’了!
“方才七郎曾提到,当年那伙骑马冲过怀犀县城门的劲装男子个个都在背上点着一根粗大的线香。这便是闻香教徒的遭遇袭击之时的标准姿态了!”
原来,闻香教徒身后所背的那根线香里面混有独门秘药,一旦人马闻过这种香烟,很快就会亢奋无比,可以一连赶路数昼夜都不知疲倦。
不过闻香教的这种秘香只能生效一时,并且其中还有莫大后患。
一旦秘香的药效过去,方才还生龙活虎的教徒,立马就会手足酥软如一滩烂泥;而教徒胯下所骑乘的骏马更是跑得废了,即便不脱力而死,今后也再不能健步如飞了
“依老夫所见,这伙闻香教徒定是不敌杨兄弟令堂与黄二奶奶合力夹击,这才点起秘香夺路奔逃;为步迷烟,甚至还故意当着王甲他们几人的面,高声宣称自己一伙将散入城中躲避,暗地里却悄悄躲入赵家客栈的地窖。”
原来这伙闻香教徒心知胯下骏马行将倒毙,故意当众散布迷烟,为得正是将杨慈霞与黄二奶奶吸引去城中搜索;而自己正好趁机躲在地窖之中休息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