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的学校要求户籍,要求房产。
有很严格的条件。
根本进不去。
私立的学校倒是不要求户籍和房产了。
但是一年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费,又哪是这些外地打工人能承担的?
所以就出现了专门招收这些子女的学校。
很多最开始都是自发形成的。
当然是设施简陋,师资不足,手续不规范。
但真的解决了很多打工人的实际困难。
就像是这个夏庄打工子弟小学。
最开始就是几个卖菜的摊贩弄起来的。
第一任校长是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
但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再当文盲。
于是从一个仓库开始。
从一个学习班开始。
慢慢的发展,到后来,已经成为能容纳几百个学生的学校了。
有小学部和初中部。
老师几十名。
大部分都是兼职的。
有教师资格证的,不到10个。
其中一多半,还都是一些已经退休的老教师。
主动来做公益,当志愿者的。
但今天,这个学校要被关门了。
……
我和温绍年站在了校门口。
这个学校也是和很多打工子弟小学一样,是用废旧的厂房改造的。
之前虽然寒酸。
但也能听到郎朗的读书声。
能看到孩子纯真的笑脸。
但现在,读书声不再。
笑脸变成了无奈。
门口,一把大锁冷漠地拒绝着访客。
在我们前面。
一个背着崭新书包,梳着两只羊角辫的女孩。
抬头问着身边的妇女。
“妈妈,我的学校去哪了?”
她妈妈无法回答。
……
我们在附近走了一圈。
就已经明白了这所学校的现状。
学校被关停了。
不允许再招生和教学了。
这个场地,也有了其他的用途。
不能怪那些职责部门心狠。
不是他们欺负人。
不是他们故意毁了打工子女的上学梦。
而是夏庄打工子弟小学和很多打工子弟学校一样。
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