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所以我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是“似契似离,纯纯各归。”
妖妖心想:“这段话的意思我明白,但是这种推理方式有点不合逻辑,我还转不过弯来。”
曰:天地虽大,有色有形,有数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数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曰: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虽大,彼固不知计。天地者,皆我区识。譬如手不触刃,刃不伤人。
曰:梦中鉴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梦天地者寝不寐,欲去鉴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有无,在此不在彼。是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识。
曰:天非自天,有为天者;地非自地,有为地者。譬如屋宇舟车,待人而成,彼不自成。知彼有待,知此无待。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
这段话就是讲天地的一些特性,但是没有讲完,只是讲了一部分。最后得到天地与人的认识之间的关系。“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这句话来的有点突然,前面应该丢失了句子。
妖妖认为:“这种节选的句子,没有上下文,理解起来特困难。”
曰:有时者气,彼非气者,未尝有昼夜。何谓非气?气之所自生者如摇箑得风。彼未摇时,非风之气;彼已摇时,即名为气。①
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尝有南北。何谓非形?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彼未钻时,非火之形;彼已钻时,即名为形。②
①这段话主要是讲“非气”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与“气”相对应。
②担心看书的人不懂,又引入“非形”的概念,与“形”相对应。
曰:寒暑温凉之变,如瓦石之类,置之火即热,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温,吸之即凉。特因外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实无去来。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来。所谓水者,实无去来。①
①这句话:事物的变化,有时候是由外因导致,有外因就有内因,要分清楚。外因,内因可以与上文的“气”等同。
曰:衣摇空得风,气呵物得水,水注水即鸣,石击石即光。知此说者,风雨雷电皆可为之。①
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而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知此说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之。②
①4个类比连用,说明下句的结论。
②得到结果“心生气,气生物”。“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而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