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这个儿子太蠢!
“真是杀不完啊。”朱铭看着案上的弹劾奏疏。
《大明月报》刊载对蔡王的处置,瞬间鼓舞了无数御史和地方司法官员。
一般的案件,都察院、刑部、大理寺、按察司、州府法曹就能处理。但涉案官员到了一定级别,就必须给皇帝和内阁打报告。
短短两个月时间,中央就收到八份需要打报告的查案奏请。这还不包括较远的那些省份,相关奏疏还在半路上没送到。
以前不敢查的案子,因为蔡王都可以流放,御史和按察使们现在敢查了!
今天被朱铭单独召见的是魏良臣。
陈东虽然还不满六十岁,但前些年主持各种大案操劳过度,这两年的身体状况有些堪忧。
一场秋风秋雨,就让陈东再次卧病在床。
魏良臣仔细查看那些奏请,感慨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有那么多贪得无厌的。这几年还有一种说法,称大城市物价过高,官员俸禄还应该继续涨。物价再高,能有前宋末年的物价高吗?”
朱铭说道:“有这种诉求也正常。今后找个机会,按照各地的官牌年价,酌情给大城市的官员增发贴职钱(职务津贴)。”
贴职钱一直都有,尤其是基层伎术官(包括劝农官)给得最多。还有那些到偏远穷困地区赴任的官员,朝廷也给足了贴职钱。
魏良臣翻到一封奏请突然停下:“此人是都察院御史出身,查处贪官得力才转的民政官。没想到,以前是他查别人,现在又有人查他。”
“是你的门生吧?”朱铭问道。
魏良臣说:“臣没有门生。但臣与此人确实走得近,时常有书信来往,他每到一地赴任,还会给臣捎些土特产来。可以从他查起,御史出身的官员就该先被查。”
“那个杨蔚也一并查了。”朱铭说道。
“是。”魏良臣领命。
朱铭在前宋做太学正时,杨蔚算是他的学生。虽然一直名声不显,但凭借特殊出身、籍贯和能力,如今已做到河北右布政使。
问题很大。
有御史借蔡王被流放的机会,奏请彻查杨蔚。
这家伙不但是皇帝的学生,而且还属于四川派干将,在朝廷里面背景很硬的。
左都御史可能扛不住,需要已经做了阁臣的魏良臣去压阵。
朱铭的意思很简单,通过流放一个儿子,狠狠的整肃一次官场。并且要彻底树立一种廉政观念:权势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