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他反倒感到很暖心,认为朱棪越来越像自个儿。
他又呼了三声“好”,快步走下丹陛,在众臣面前来回踱步,欢喜道:“你们听见没?杨宪治扬州……”
“真是大刀阔斧、一马当先呐!当年将士们攻城拔寨,也不过如此。嘿!开国伊始,百业待兴,首重农桑。”
他特意没有去提朱棪,是照顾着百官的感受,怕一说出来,又要争论得不可开交,把自己现在的好心情给糟践了。
朱元璋抖抖袖子,接着说:“这地里头要长不出粮食来,不但国弱民穷,连岁赋、军费也无着落,甚至眨眼间就民心背离……”
“为啥呢?因为百姓吃不饱饭会骂娘,说咱大明新朝,跟前元没什么两样。还不是一样饿肚皮嘛?因此,咱早就在开国之初。”
“就把安民、养农,兴国本,视做咱大明的第一要务!是也不是?”他说着,目光顺势落在李善长、刘伯温脸上。
刘伯温点头,投以默默的微笑。
李善长赶忙应道:“正是如此!陛下英明。”
“善长啊!着中书省即刻拟旨。”朱元璋当即下令。“褒奖小吴王、杨知府!并将杨宪治理扬州之法。通报全国各地,令各级官府量力而行!”
李善长领旨。
朱元璋又吩咐户部尚书:“吕昶啊!凡杨宪所需的农具、耕牛、稻种等物资,继续优先调拨。但钱就不用再给了,老二朱棪你也甭理他!”
吕昶高呼:“臣谨遵圣命……”
“还有。再转告朱棪、杨宪,第一批稻米收获之际,咱还要挟百官同去扬州看看呢!”
朱元璋想了想,环顾四周,笑嘻嘻道:“咱们到时候一块去,喝他一粥稻香粥哇!你们说好不好?”
朝上众人纷纷为之一乐,无论真心或假意的,都跟着朱元璋笑起来。
欢笑声连成一片,回荡在奉天殿中,久久不能停歇。
翻过第二天,内阁。
李善长正伏案审阅着奏折,胡惟庸手持一封函件快步走进来。
稍作沉吟,他问李善长:“相国!户部拨发扬州的物品单子已经初步拟好了。属下看过,数量似乎太大了!如果其他省府知晓,怕是会有‘不均’之议。”
胡惟庸将折子放到李善长面前,低声补充道:“此外,属下对小吴王、杨宪的政绩也颇有疑虑。这里面,会不会有做戏的嫌疑……”
“杨宪出自翰林,是刘伯温的高徒。御史台又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