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姑姑们住在衫市城郊的一个村庄,离市区不远,但也不近。乘坐公交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尽管在多年前变卖了所有的房产迁到了城市,但是城市的物价水平只够让她们三人在市郊盖起了一间50平米的正房和20平米的南房。比走之前给父亲留下的一盆猪鬃强的不只是一星半点。
居住环境虽说相比之前差了些,但追求城市生活的梦是大多数村里人无限的向往。确实,这样的房产按照现在的拆迁水准完全就可以换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楼房了,而且,这还不算那个30多平米的大院子。
就这样,二姑的一家三口住在正房,奶奶、大姑一家两口和大伯的女儿住在南房。
父亲这边亲戚们的往事很少听长辈提及,除了之前提到过的爷爷在世时写信骂我的母亲,组团来欺负母亲等事情之外,其他的在我大脑中没有任何多余的印象。
只是知道大伯膝下有个女儿,柳筱雨,在小辈们当中年龄最大,在奶奶的要求下,我们称呼为大姐。大伯的妻子在分家产的时候被奶奶和两个姑姑赶走了,属于“净身出户”,所以大姐是跟着奶奶和姑姑们长大的。
我的父亲排行老二。所以她们称呼小薇为二姐。
大姑排行老三,不知什么原因离异,带着唯一的女儿,臧筱娴——我的三姐和奶奶一起生活。
二姑二姑夫生了一个小姑娘,夏茗,是我们家族中最小的妹妹。
父亲带着我下了火车,步行至就近的一个公交车站,乘上特别拥挤的公交车,开始了新一段旅程。
火车站乘坐公交车的人很多,那个时候衫市还没有地铁这类先进的城市交通工具,而且私家车也不太多,公交车当然也成为外来人员的必然选择。
为啥不乘坐出租车呢?
和资金有关的问题仅有那么几个如出一辙的答案——没钱,舍不得!
在站台上,远远的就能听到公交车的喇叭在驶入站台前开始播放特定的声音:各位乘客,您好!24路公交无人售票车,开往8438工厂,欢迎乘坐!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票价一元,不设找零,主动投币,月票请出示……
对,我们的目的地就是这趟公交车的终点站。
上了车,完全就是那种“人挤人”的状态,甚至出现了挤不上车的情况。毫不夸张的说,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不足两寸。按照“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相关规定,所以前面或者中间的人想要下车的话,就必须“跋山涉水”、“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