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就只看现在的南越、闽越和骆越,这些在数十年前,还是蛮夷之土,不毛之地的化外疆域,就能知道了。
现在,南越、闽越、骆越的人民、文化、风俗,都几乎与中国一般。
在这个过程里,儒生真的是功不可没!
尤其是楚诗学派的儒生,真的是于国有大功劳!
正是他们,从太宗开始,就不断深入百越,传播儒学,教化当地的贵族。
才能让汉家南下后,一路势如破竹,人民箪食浆壶,以迎王师。
汉家一到,立刻就能推行郡县,一法律,同度量。
可惜,如今的楚诗学派,已经衰微。
新崛起的毛诗学派,又让天子不喜欢。
张越思来想去,只好打起招募的主意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
至于模式?
那是现成的,随便抄抄后世的援边干部政策的制度就可以了。
这世界,为了能当官,有的是人愿意出卖青春,冒险去边疆的。
旁的不说,长安城里,不就有好几千的长漂,每天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吗?
现在,有一个出仕的机会,只要敢去草原,奋斗几年后,回来就可以授官。
张越相信,肯定有人心动的!
想到这里,张越就找来白纸,开始写起奏疏。
写到一半的时候,张越又将其撕掉。
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也狭隘了。
凭什么援边只能让儒生去?
黄老、法家、墨家,甚至是方士术士,也都可以去的嘛!
教化夷狄,化夷为夏,又不是儒家的专利!
讲道理啊,法家教化西戎,也是很有一手的嘛!
秦国人就成功的将犬戎彻底同化,让义渠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这都是很好的例子!
于是,张越提笔,重新开始写起来。
中心思想就是一个盖有非常之功,必用非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