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麦片,黑芝麻糊之类的冲饮,倒是之后一来牙齿不利索,总共都没十颗牙了,上下对齐的也难有两对牙齿,家里人也渐渐管制,不让她吃这样的甜食,便也只能间接克制自己了,只是她总有办法偶尔偷留点甜食的,在徐玉来家里,便献宝一般拿着那些吃的给她。
有几分的得意和满足。
不过,这样给晚辈招待的吃的,大多别人也不怎么吃,包括徐玉,因为要么是吃的多,看不上,再则,口味对不上,或者也被家人嘱咐的懂事没怎么要的。
而徐玉没那么爱,特别大了,便没咋吃,便更多时候看着姥姥示范般吃着。
她的儿子女儿看到,难免说几句,但是更多碍于亲戚面子,不想说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没人想,这样犯忌讳,过节让老人生气的。
姥姥也总嚷着活不了多久了。
“是啊,以前姥姥可以在家做家务,步行几里路,三四小时从老家到德阳镇,在徐玉老家那忙活里外,做饭洗衣,但是后来越发没有力气走了,也没有那频繁了,更多在儿子的老家也没法弄饭了,只能简单的着火啥的。
可能觉得她是废物了,也没用了吧,死也渐渐挂在嘴边了。”
徐玉总觉得,她的儿子多半不孝吧,不然老者怎么会走得急促也晚年凄凉的,就像姥姥说的,走了也就不拖累了,跟滚球一般两边踢开踢去,也有怕死哪边的忌讳,或者说多出了一月的照养生活费吧。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她也没啥继续,老了前也悉数给家里功效,之后后来的带儿子们女儿们的后代吧,直到慢慢干不动了,这那的嫌弃。
女儿们也有想接过去照料,但是奈何嫁的人都一般,自身都难保,又怎可让让男方同意加一双筷子呢。
而传统的都是儿子照顾,便留给了大小儿子照顾。
城里的小儿子,也就是徐玉的舅伯,他家有个赵琴这女儿也厉害,开服装店的自然有钱。
可是谁也不想多照顾,其实老家的大儿子倒也朴实,但是农活,一点鱼田也得看天收成,胡小莲晚年去大儿子家多点,一来是农村相互可以串门,没那么孤单,二来大儿子脾气好些,孝顺点,其次是农村都是矮房,出门也方便。
只是大儿子的老婆,有想法,叨过几次,便有了那三月一轮,到一月一轮的,在哪家月尾便另个人去接回去照顾这样。
但是身子骨到底不比以前,便也两头跑时,人得时间消化这舟车的劳顿,便也越发的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