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欣的心里,对文胜利不是没有一点好感。要论学习成绩,文胜利可是佼佼者。他头脑里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超过所有同学,可以说是将来导弹设计上的好人才。这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田欣也不否认这点,她甚至认为文胜利有成为科技拔尖人才的可能。可是那个时候,对一个人的重视与否,最重要的是看“红”而不是看“专”。也就是看你出身是否“革命家庭”,即革命干部或者革命军人家庭。至于你是否懂专业,懂技术,好学习,肯钻研,并不是最重要的用人标准。对于那些“根正苗红”、“又红又专”的年轻人,组织上要大胆使用;对“只专不红”,可以改造好的,可以有条件的使用;对“又黑又专”的人要禁止使用,因为那些“坏人”,越有本事越危险。
田欣生活在那个环境背景下,深受这种看法的影响。人们建筑在人道、人性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观,明礼知耻,崇尚科学、热爱和平的理念,执行了短短的十多年,就像过客一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那美丽的背影,很快消失得无踪无影。代之而起的是崇尚斗争,景仰革命,并以此塑造了一代青年人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情操。田欣应该算他们中的一员。在对男孩子的审美要求上,她喜欢阳光向上,张扬帅气、主动有为的青年,所以对文胜利没有特别的感觉。
关于田欣的去与留,田家父母有过争论。正所谓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一个什么都敢干,一个什么都要管。管就管吧,可是思想理论常常跟不上形势,矛盾不可避免。让田欣母亲涂菊花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的闺女放着留北京,找个好工作,舒舒服服过日子的机会不干,非要逞强,到她认为鬼都要打死人的地方去实现革命理想。
“这人啊,就怕钻牛角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涂菊花无可奈何地感叹。
可是父亲田大为不这样看,他已经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形势。是将闺女留在北京,让她踏着熊熊烈火,还是另辟蹊径,走另外一条路?他反复思考,反复斟酌,拿不定主意。看见田欣热衷于对理想主义的追求,田大为审时度势,顺手一推,田欣就在不解和赞誉声中离开了北京城。一年多后,如烈火烹油的一场政治运动开始了,好在田欣在贵州边远地区,离爆发点较远,没有马上卷入运动,但也还是受到了影响,这点是田大为没有预料到的。
田欣回到家里,急切地问母亲,爸爸为什么没有得到“红宝书”?涂菊花感叹道:“看来,说是都一样,还是有差别的。”
田欣不懂她的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