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扶了正,她的儿子是为妾时所生,那就永远都是庶出,哪里有这么嫡庶不分的道理?嫡长子还有换人的说法?”
在这个时代,嫡长子是肩负着传承家族的重任的。
黄氏忙按了鲁有庆的胳膊,劝道:“胡家是治县人,你别用京都的风俗说外县的事。”
黄氏是在隐晦地告诉鲁有庆,胡家是外县的商贾之家,哪里会遵守那么多的规矩。
….真正有规矩的人家,根本就不会有扶正一说,女人既做了妾室,就永远没有成为正室的可能,否则做妾室的人把心养大了,家里哪里还有安生日子可过。
听了黄氏的提醒,鲁有庆也意识到自己想多了,忙收敛了脸上的不平,笑道:“也是,你爹定了的事,你也只能照办了,后边如何了?胡禄你接着说。”
胡禄有些感激地看了鲁有庆一眼,面无表情地继续往下说。
胡父给两个儿子各准备了一笔同等数目的启动资金,让两人分头去做生意,三年后看结果。
贾姨娘的儿子胡福带了本钱自去贾良的任地做生意去了。
胡禄拿了胡父给的本钱,在治县本地开了个南北货的铺子,自己也开始跟着几个老成的伙计亲自去走南闯北地贩货。
因为他能吃苦,也有些生意头脑,铺子开始的那一年多,生意很是不错,收益比胡福的好了许多。
可自从治县新调来的吴县令到任后,胡禄的铺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最开始,是有人举报他倒卖朝廷违禁物,铺子被迫关门接受审查,虽然官府后来并没有查出什么违禁品,案子最终不了了之,但铺子的声誉受损,生意开始下滑。
再接着,有捕快怀疑店里的伙计偷拿了客人的财物,抓去县衙用刑逼问。
然后,又有客人说铺子里卖的东西短斤少两,在铺子里闹了几出。
几件事情下来,铺子里的货物再物美价廉,也鲜少有客人敢上门了,生意便一落千丈。
听到此时,素雪忍不住插话道:“那吴县令与胡家是有什么过节吗?”
胡禄道:“我以前也问过我爹这个问题,我爹当时非常肯定地说,胡家从来没有得罪过吴县令,更没有什么过节,相反,吴县令还明里暗里地照拂着胡家,胡家别的生意就没有这些龌龊事。”
胡禄叹了一口气道:“我这次出来,在路上收到了舅家的来信,他们得到确切消息,那吴县令是贾良的同年,与贾良私交甚厚。”
难怪,贾良为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