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着这些村民的你一言我一语,许仁山大致搞清楚了这家茶厂的情况。
基本上就是,前两天这大李村村民看茶叶市场火爆,就想着自己也搞一个茶厂,统筹出货,直接从原料提供商变成销售商,不给中间商赚差价。
为此,村民们集资盖了这间茶厂,注册了一家工厂,购买了一套简易烘培炒茶设备,能用手工制作的就用村里的人工代替,节约成本。
按照理想的套路,大李村应该借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人人过上小康生活。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年头,没有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
茶叶销售渠道没有打开,厂子辛苦坚持了两年,很快面临空转倒闭,而停了两年的茶叶收购商也有了新的渠道,不再过来采购。
眼看清明都过了两个星期,今年的春茶时节就要过了,若再不采茶,今年大家伙都没收成。
好不容易看到有人来收购茶厂,留守在村里的村民们都有些激动,总算是看到了希望。
可是,这个希望,很可能被村长给毁了。
“我们走吧。”
了解了来龙去脉,许仁山更没有收购茶厂的兴趣。
这种集体企业最是麻烦,到时候真的收购过来,有一堆的事情需要梳理。
虽然江省地区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全国,穷乡僻壤出刁民这个词不适用,但人多嘴杂这个典故亘古不变。
前世许仁山创业之初,租了个村集体的房子,可能是看他培训机构的生意好,天天都有村民过来投诉他们机构学生太吵。
问题是,他每次都得耐心解释,不敢发火。
等到生源稳定之后,许仁山暗中找了个合适地点,直接搬离那个大楼。
后来的同行稍微一打听,都不敢租那个房子,结果那房子一直闲置了几年。
买个茶厂而已,他又不想买麻烦,想要转让的小茶厂可不止这一家。
“周总,周总,您开个价,只要合适,我绝对不还价。”
见对方去意坚决,李村长真是急了,连连合手求饶。
他也知道,先前那个价格有宰大户的意思,可谈生意不就是这样,坐地起价,落地还钱嘛。
碰到这个开豪车的老板,他狮子大开口,无非就是想把村民这两年亏损的给赚回来,树立自己的威信,顺便赚点差价。
哪个人没有点私心,他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