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从长平之战开始 > 长平之战 第142章 忆淮海围点打援

长平之战 第142章 忆淮海围点打援(2 / 3)

野两个野战军加上配属的山东等地军区,解放大军总人数不过六十万,而国军方面则是包括整编第74师,第10军、18军等在抗战中立下赫赫功勋的王牌部队,七个兵团,共计八十万人。

从武器装备看,粟总的华野算是富裕的了,但也不过就是比兄弟部队们多了几挺机枪,几门口径并不算大的火炮而已,至于另一只主力——中原野战军,因为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缘故,原本还算不错的装备(挺进前中野是最肥的,没有之一)被迫丢弃,人员更是缩水了一半多。眼前的中野,那几乎是跟叫花子也没多大区别,甚至不少战士手中的枪弹不足五发。

反观国军呢,上有空军掩护,下有大炮轰鸣,中还有坦克开路,几个主力部队,更是全副的美械装备,仅仅整编74师一个师的火炮就几乎与华野整整一个野战军的火炮数量相当了。

怎么看都是一场实力极其不对称的战役,就连委座也放下豪言道:“优势在我!”

可就是在这样“优势在敌”的情况下,粟总硬生生地一点点将那八十万国军给吃下,吃得干干净净。

当然,这不得不提到淮海地区五省人民的支持。

但,单单从战术角度去看,粟总的每次战役都堪称艺术,而若是稍稍归结一番,却是能发现其中大致的规律——在局部集中绝对的优势兵力,对敌军一部形成围歼。

这个战法之中,一是自身的行动要秘密而迅速,能够随时出现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而比之更难的,还是调动敌人——只有让如同铁板一块的敌军前后脱离,形成突出部,才有我军的可乘之机。

而想要调动敌人,“围点打援”显然是屡试不爽的套路。

赵括作为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向英雄的前辈取取经,套用一下,想必粟总不会介意的。嗯,好像现在的赵括应该是后世的祖先......

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围点打援”的套路的执行。

首先是选择围困的点,必须是秦军必救的点。

什么是必救之所在,就是一旦失去了此点,赵军主力极有可能就此逃窜的点。

如此一来西面、南面的点便被排除在外了,因为无论是更西面的光狼城还是更南端的界牌岭都足以继续挡住赵军的去路。

所剩者无非,东面与北面。

北面自不必说,一旦突破,便可钻入林中,重归长平关,但问题是整个北面乃是秦军兵力最为雄厚,战力最为强悍的一面,想要从中突

最新小说: 三国之霸楚大业 吕布的三国黑科技 穿越后撩完天师惹王爷 燕鸣初啼 第一昏君 西北三义士 从亮剑开始的特种战 大明公务员 皇袍狱卒 无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