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元戎权柄极重,将权柄行使到极致的元戎,哪个不是抓住机遇将家族的实力翻上个几个几番呢?
老智家是因为智瑩从荀氏别出的小宗,智瑩其实有担任过晋国的元戎,只是因为过于贪婪的关系,再来就是智瑩的儿子智朔这位下一任智氏继承人英年早逝,搞得智瑩万般经营在智朔病逝之后,老智家失去了卿位。
在晋国因为获得卿位使得家族发展起来,一旦失去卿位吃多少几乎要吐七八成出去,要不然很难得到好下场。
辛亏智瑩在离开人世之前与当时大宗之主中行吴进行了交易,老智家才得到荀氏与中行氏的共同保护,但是地位和威望不免要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因为是“王侯将相有种”时代的关系,老智家从智瑩之后失去卿位,荀氏这边是程氏顶替了智氏的卿位,一直到智盈成长起来才重新获得卿位。
非常要命的是智盈年仅三十余岁也病重身亡,只留下一个十余岁的孩子荀跞,智氏家族在晋国的崛起再度搁浅了。
“尔祖一生艰难,我家一度难再获卿位,非刻意侍奉顷公,岂有今日?”智申在教导智瑶。
贵族并非生而高贵,无非就是把持了学习知识的权利,后天各种培养才产生了“智”,得以在黎庶愚昧的年代世代公侯。
公元前519年,中行吴病逝,荀跞孤苦伶仃,深恐被赶出六卿行列,积极侍奉晋顷公,晋定公彼此利用,共渡难关。
因为没有威望,再来就是自小命运坎坷的关系,荀跞在晋国六卿当中始终保持低调,不敢与其余强族进行明刀明枪的争斗。
那种行事方式也就注定老智家给其余家族一种软弱的印象,并且世人对智氏的印象没有因为智跞的地位一再上升而有改变。
智跞的地位是怎么一再上升的?其实就靠熬,担任下军佐的时候等下军将故去,排资论辈缓缓上升,熬资历熬到成为中军将了。
智瑶一边听着,一边心想:“晋文公时期设置三军六卿制度,绝对没有想到会把自己的子孙后代坑了吧?”
话又说回来,当时获得卿位的家族,不是晋国公族就是晋文公的得利干臣,再不然也有点沾亲带故。
另外一点,晋国没有设立三军六卿制度,哪来后面的一再扩张,又以晋地的贫瘠和多山去获得霸主地位呢?
所以了,以晋国的产出其实是没有资格夺取霸权,完全是依靠三军六卿带来的“军果主义”制度,凭借武力攻灭了一国又一国,进而又打服了中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