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总首领,连续被秦国坑了几次变得四分五裂,当前大的首领有七个,小首领的数量就更多了。
狐氏之所以需要向魏氏和智氏借道,原因在于从狐氏的封地攻击白翟会被大河以及群山挡着。
晋国几十年前灭掉了一个叫大荔的势力,随后封地被一切两半分给智氏和魏氏。
从大荔入侵白翟一样需要途经山区,可是只要穿过大约十来里的山区就能出现在一片地势开阔的位置。
狐氏的自身状况决定很难打山地战,采用骑马行军的方式在地形开阔的环境,不说什么占尽便宜,起码打起来会比较容易迂回一些。
第二个有实际行动的是赵氏。
赵氏早就在为攻打中山国做相关谋划,困于国内局势,再来也是没有那么迫切需要得到补血,计划就只是计划而已。
一场内战,再有几次跟诸侯交战,赵氏的兵力折损有点严重,寻找目标来进行补血就变得很是迫切。
赵鞅清楚不能再掀起新一轮的内战,打其他诸侯又一时半会不知道该选哪个国家,只能翻箱倒柜将针对中山国的计划找出来并实施。
看晋国卿位家族的势力范围分布就能清楚赵鞅为什么要选择中山国,他们在东南区域有封地,能攻打的国家除了齐国就是卫国。
赵鞅没有一再东扩的野心,选择对付齐国会有实际好处,战略方面却是将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拿卫国开刀?人家卫国已经重新屈服晋国,再次攻打卫国只会让赵氏的名声变得越加不堪,并且以后别想再找诸侯进行合作了。
至于说打郑国?赵氏或许能得到一些好处,占尽最大好处的却会是魏氏。
目前赵氏跟魏氏的竞争很激烈,赵鞅一点都不想让魏氏占到任何便宜。
在赵武时代,赵氏的扩张目标就选择了晋国的北部,才有了赵氏不留余力推动晋国向北部的势力动武,先后吞并了鼓国和肥国。
轮到赵鞅这一代,他本来应该着力消灭中山国,可惜是的赵氏跟范氏的矛盾太大,甚至演变成不死不休的局面,太多的时间花费在与范氏的对抗,更是打了一场耗时六年的内战。
既然内战已经出现结果,赵氏又需要进行补血,赵鞅思来想去也是时候该对中山国下手了。
随后,魏氏和韩氏也有自己的动作,只不过相较于其他家族,他们两家真的是有点小打小闹了。
时间来到秋季中旬。
智瑶还是待在“崔”没有动弹。
“赵氏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