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朝气蓬勃,朝廷公卿诸侯基本都还不乏有节操者,一定程度上能做到唯才是举。
但慢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读书人的基数开始扩大,你再想被举荐就不容易了,那么多人,人家凭什么要举荐你呢,人家怎么知道你的才德怎么样呢?
这就要名气了。
所以这个时代的人才如此好名,才会有那么多名仕。
其根本目的很简单,就是能进入有举荐资格的郡守眼中。
但要出名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大儒,名仕点评自己。
所以才有如华夏世界汉末时,曹操那种拿着剑架人脖子上让人评价的混账。
也有了为了出名而到处骂人的所谓狂士。
还有一些人自己把自己整瘸了,居然把最初的目的给搞忘了,变成了为了出名而出名,甚至为了出名故意不做官。
或者自觉不自觉的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所谓放浪形骸。
还有走极限的,比如什么卧冰求鲤。
尤其在华夏世界到了两晋时代,这种好名之风发展到了极致。
于是就有前卫酷拽的魏晋风流。
不过其中最主流的还是靠“吹牛”,所以这个时代的人总是喜欢说一些特别牛逼,特别中二的话,顺带着产生了大量的成语,极大的丰富了华夏文明的语言艺术。
其中还发展出了一个分支流派,也就是所谓的“清谈”。
不过这是从人文的角度去讲的,回到治政层面,这就有大问题了,因为大家都忙着搞怪,忙着当“网红”了,朝廷自然就很难选拔到正常的人才。
而且大家都拼命的比“高尚”,比“道德”,于是大家都不敢谈实际问题,吹牛也不敢吹实际问题,不敢言利。
那不清谈,还能怎么办?
最后就是“悠悠然而始,悠悠然而终,言者不知所指,听者不知所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本来就是靠吹牛上位的,上位之后,他们除了吹牛还能干什么?
什么都不会干。
于是就无为而治。
这些问题是不是这个时代没人明白呢,不,恰恰相反,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明白。
那为什么不改呢?
因为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世家,名仕绑定的利益链条。
简单就是:被大儒评价才能出名,但大儒大多都出于世家,而世家会评价寒门吗,会评价那些连寒门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