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道:“那个主公,此事倒也不急在一时,最好打探清楚了再动作。
而且今日那位皇帝带回来的宁先生似乎要;在太学讲学,臣觉得皇帝做事虽然会有如歧途的时候,却不能不重视。
主公不妨去看看。”
他这一说,南宫裳才打消了去天下居的念头,虽然他对那个什么宁先生很不以为然。
但是听了韩卓武的话倒也觉得有道理。
皇帝做事每每都有深意。
必然收集工匠,虽然那时歧途。
但这个歧途,孤现在好好想要啊!
那么这个宁先生会不会又是一个“歧途”呢?
这样一想,便点道:“那就走吧,去看看这又是个什么歧途!”
韩卓武:“……”
……
前文已经讲过了,大秦的制度是原作者仿照汉制设定的。
但是很多地方却又不一样。
比如太学和国子监,就比另一个时空大汉的太学要强势的多,规模也要大得多。
在最兴盛的时期。
太学学生甚至一度达到数千人之众,比西汉时期的太学还兴盛。
而且在这个时空,太学还有一定的学术研讨圣地的属性。同时它还是一个在野党的议政场所。
当然这里用在野党肯定是不准确的,皇权时代也不可能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在野党。
它事实上有一个名词,叫做清流。
这些人包括了,太学学生,民间名仕,朝廷不得志的散官,还有就是各种经学博士。
当然经学博士因为本身就有给皇帝讲经,可以影响皇帝的途径,所以他们一般是不会参与其中的。
但是如今却不一样。
如今的皇帝是“昏君”,从登极以来就没有搞过一次讲经。
之前崔岑治政的时候,是这些博士们害怕被崔岑针对,不去给皇帝讲经。
后来皇帝掌握了宫禁,博士们有了这个心思,皇帝却好像压根忘了这茬。
这让这些博士大儒们很不爽。
因为这其中不仅仅关乎利益问题,还关乎哪家哪派的学说能成为当时主流的问题。
谁能影响皇帝的施政方向。
当然最好还是利益问题。
在皇权时代。
没有皇权的支持,民间就算斗的头破血流,总是差点意思。
就好像开个天上人间,你装修的再好,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