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出来:
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心里话就是实际上是不得已,架的那个台子上必须,不接也得接了。但是此行西去,自己手无寸铁,缚鸡无力,何以得道?此时唐三藏的心态也是忐忑不安,一个凡人够做出如此撼动三界之举,已是非英雄豪杰莫属,至少说明唐三藏经过了十世洗礼,终于具备了取经的政治素质和政治信仰,可以委以重任了。
三、半路不到信心动摇西天不到疑心丛生
随着取经路上的颠簸流离,即便是圣僧取经的信念也在不断消耗,在表现出来就是不断的抱怨,第十五回:
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
看到自己马匹被吃了就嗷嗷大哭,悟空也是气的直叫师父“脓包”,悟空这样的硬汉遇到了这样小媳妇似的师傅也是别样的折磨,然而悟空不知的是,这只是唐三藏小媳妇心态的刚刚开始,第三十六回:
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
走了四五年,唐僧就已将开始不耐烦了,其实此时西天取经路程才走了不到三分之一,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还有。
这些抱怨我们应该联系起来看,刚开始取经抱怨因不知未来险境如何,但随着取经推进对悟空等人武力护驾能力的深入了解,不应有虑;取经中段思乡心切,西天难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孤苦难眠,也是应有之义;但是进入天竺国境内,已是咫尺西天,常人早已按捺不住,为何反而如此抱怨忿恨?
其原因在于唐僧反思此次西天取经的深刻意义何在,越是反思越迷惘,越是细思越是极恐。其深层次的核心在于唐僧已经逐渐认识到自己此行并非如自己预想那般超度冤魂,保江山永固的伟大,反倒是自己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佛家高层所利用,普度众生反倒是一个小目标,由此三藏开始质疑佛祖的动机,表现出来就是临到取经完成只是反倒犹豫不决。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反差不是恍然大悟,而是由取经路上的一桩桩一件件挫败的量变累积而引起的质变爆发。
四、妖魔易除嫌隙难合磨难终过叛心重生
佛家推动取经主要目的在于扫清西牛贺洲的佛家障碍,确保该洲遍地寺庙,供奉香火,但是代价却是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