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系统是含有道路、轨道交通、水上和航空节点的立体交通系统,又是由行人、非机动车、公共交通、私家汽车和各种营运客货车组成的综合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出行者或车辆首先通过道路实现各自的位移,在交通节点(交通枢纽和站点)实现交通方式的换乘和货物的运转,最终到达目的地。广义地讲,城市交通系统的目标一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二是引导或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狭义地讲,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目标是安全、高效(顺畅)、节能和低碳、人性化及环境友好,城市交通设计是实现交通系统运行目标的手段之一,这就要求设计者对各种交通方式和交通节点进行优化设计。安全的交通设计应考虑的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交通功能、交通出行者和交通工具运行特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高效的交通设计应利用系统的思想,考虑交通方式的分离与衔接及交通出行特性与交通工具特性的良好匹配;节能和低碳的交通设计则应该考虑公共交通优先和提高机动车的运行速度;人性化的交通设计应考虑交通出行者的行为心理和生理等特征,便于人们使用;环境友好的交通设计应该美观,并与当地文化相吻合。
然而,由于交通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目前城市交通系统运行不安全、效率低下、耗能高、排放污染严重,更缺乏人性化和美观,亟须人们从教材、人才培养和工程实际等方面加以足够的重视,以便不利状况尽早得到改观。
在交通设计相关书籍方面,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的团队做了先驱性的工作,主持编写了《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和《交通设计》教材,并完成了一批道路交通设计应用设计的成功案例,是本书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是,交通设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得到交通领域全体人员的认识、推动和实践,以达到蓬勃发展,共同提高我国的交通设计水平。
本书作为城市交通系列教材之一,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宏观和微观视角、理论及技术层面讲述交通系统设计内容。宏观视角讲述城市交通体系设计、城市交通资源配置设计、城市交通网络设计和交通系统衔接设计等;微观视角讲述交通方式、线路、断面、节点和交通语言设计等。理论层面讲述城市交通设计的基础理论,主要有系统工程学、工业设计与美学、人机工程学、交通工程学、交通资源与环境学、景观和地区文化等;技术层面主要讲述交通方式、线路、节点、断面、交通语言、衔接设计及评价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