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笼络住杨佺期,才能保住荆州安稳。
孝武帝逝后,殷仲堪自知作为先帝亲信的他不为掌权的会稽王所喜,深恐司马道子以朝庭的名义召他入京为官。
尝过外镇的权势后,殷仲堪怎么甘心进京做个富贵闲人,所以去年王恭邀他起兵,殷仲堪举军响应。
讨伐以王国宝被诛收场,殷仲堪知道自己得罪了会稽王,再无回头路,若是进京便成鱼肉,唯有全力经营荆州,以待时变。
得民心者得天下,殷仲堪对治下百姓十分仁厚,修桥治水、赈济灾荒,甚至亲自诊脉,为贫苦者治病,在荆州的声誉不错。
然而再怎么做根基还是尚浅,桓家在荆州经营数十年,门生故吏遍布,百姓受惠甚多,对桓家十分拥戴。
当桓玄向朝庭奏疏外任,殷仲堪十分欢喜,乐见其成。
可是朝庭下旨让桓玄为广州刺史,却不见其动身,数次试探后,殷仲堪清楚桓玄是不想失去荆州根基。
一山难容二虎,将来万一有变如何抵御桓玄,殷仲堪苦思无策,于是向杨佺期提出结亲。
虽然杨家自视甚高,但沦为四品兵家子是不争的事实,殷仲堪求亲目的是为加强殷杨两家的关系,万一有变杨家人才会全力相助。
谁料杨佺期以其嫡女尚幼为由,暂时将亲事耽置,殷仲堪当然不会做出以嫡子迎娶庶女的决定。
杨佺期看罢王恭相邀起兵的信,眼神一亮,自三弟和次子来到江陵后,杨佺期说动殷仲堪,让杨思平坐镇巴陵。
巴陵是荆州粮仓,家族基业所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杨思平便募得六百新兵,族中有粮,杨安远正带着安远军操练新兵。
荆州五万兵马,名义上归刺史统辖,实际的指挥权却在自家兄弟手中,眼见天下乱局呈现,杨佺期怎甘人下。
杨家族人多次暗中相商,要趁势而起,重振家声。
再度起兵是机会,杨佺期知道殷仲堪定然会起兵,笑道:“殷公所命便是杨某剑锋所向。”
“好”,这话让殷仲堪开怀大笑,道:“佺期兄弟是愚的臂膀,有你们在,愚有何忧。”
对于出兵,杨广是双手赞成,前次出兵他不在荆州,事后兄弟几人多次讨论过起兵之事,皆以为草草收场仅让王恭获名,甚憾。
得到杨家兄弟全力支持后,殷仲堪信心大增,当然出兵之事不能草率,送走杨家兄弟后,又请南郡公桓玄前来商议。
杨佺期兄弟从州府出来,去了杨佺期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