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在父亲出国以前的日子里,其实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幼儿园放学接我,去公园看孔雀,教我用电脑,带我去爬山,等等等等……儿时的回忆都与父亲有关,父亲走了以后,才开始和母亲相依为命过了这许多年。
正是因为如此,我对父亲的印象停留在了那个吃喝玩乐的年代。而父亲对我也总好像对待一个孩子,很简单,没有丝毫复杂。
到了今天,我早已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我有自己的思想,却不知道怎样像大人一样跟父亲交流,毕竟在我后来成人的过程中,父亲是个空白……
自父亲出国那天开始,他每周都会给我打一两个电话问候。一开始的时候,年少的我还会“爸爸、爸爸”的叫个不停。后来,便渐渐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如今我也父亲也依然保持每周通电话的习惯,但电话里的内容无非是:“妈妈好不好?外婆好不好?自己好不好?一个人在外面要小心,要照顾好自己。”我和父亲似乎再没有共同的话题可以交谈。
毕竟太平洋太宽了,我们相隔的距离不仅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生活的距离。他早已不习惯中国人做事的方式,跟他说我每天做的事情只会让他无谓的担心和生气。于是除了简单的问候,彼此的叮嘱之外,我与父亲只能是些不疼不痒的套话,或者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一聊跟我们都毫无关系的国际时局,他说着那边新闻的内容,我说着这边新闻的内容,最终只能在一句“随他们说去吧,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中中结束交谈……
长大后,母亲与父亲的关系也常常让我琢磨不透。我知道他们结婚十多年后才决定要孩子,在他们那个年代绝对是异类,足以说明他们曾经是多么地享受二人世界。只是不知道是因为他们二人的感情发生了裂痕才决定要孩子;还是有了孩子之后他们二人对身为父母的新身份产生了不同的认同?
总之,他们在有了孩子的十多年后,终于分道扬镳,不再共同生活。一个常年在美国,一个常年在中国。二人时而彼此关心,彼此问候,真真称得上相敬如宾。也不会有抱怨、阴郁之气。偶尔互相探望时,一家的气氛也颇为温馨欢乐,他们如老朋友,如久别的兄妹,唯独没有了夫妻的情分。
但无论如何,他们是我的父母,我对他们二人的爱没有高低也不分多少,因为这些爱是揉在一起、混在血液里的,随着我的心跳流淌在全身各处。
“跟你说话呢。”见我没有反映,母亲轻轻拍了我一下。
“哦,听见了。他上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