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昧地打断一下,如果王老师不是非要在商业综合体里办展览的话,其实我这茶楼楼上上下下可以供您随意使用,分文不取。”我插话道。“您看我这茶楼里的烟火气息是不是也还挺好的?”
王老师一开始颇为不屑,表示不可能的。
我十分理解,毕竟人家之前看上的是商业综合体,我这小茶楼还不如人家里面一个店面大,怎么会一下子就被认可呢。
“王哲老师,我毛遂自荐一下吧,觉得我这小楼虽然地方不大,但是气质和咱们书画挺配的,书、画、茶、香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标配嘛。而且听你们说那么多,我大概也听明白了里面各方参与者都有不同诉求,我这茶楼里上上下下我一个人说了算,而且愿意全力配合,换句话说,就是都听您王老师的!”
说到这里,王老师抬了抬眼皮。我接着说:“而且我这的客人应该和书画消费群体有比较大的重叠,对于扩大艺术家们的知名度来说,应该是有好处的。”
“不行,不行,这里太小了。”王老师依然坚持着。
到了下午上班的时间,吴琛先走了。王哲老师说还要想想事情,我便撤掉了他面前桌子上的碗碟,焚了柱淡香,添了壶白茶,没再打扰他,只管留他一个人坐着。
艺术的事情有趣就有趣在怕琢磨。热闹劲儿过去了,静下来一琢磨,就会有许多新发现、新灵感。
吴琛刚刚问他的问题无一不戳在他的要害。什么样的作品能不被琳琅满目的商业空间吞噬?什么样的作品能像他想的那样在嘈杂的环境中被人记住?在客流量庞大、小孩老人都很多的商业体里,作品的安保怎么办?把展览空间拦起来,就成了一座孤岛,和在美术馆里办展览没区别了;不拦起来,怎么控制小孩子不靠近、不撕扯?会不会引起社会纠纷?晚上作品会不会被盗窃?这些都是隐患啊……
王老师什么时候离开的竹苑我并不知道,只是大约一周后,他来与我签署了展览的合作协议。我无偿提供展览场地和展期内的活动场地,负担空间改造、安装吊线轨道以及展期的安保费用。王老师提供作品、安排布撤展、负责作品运输,展期内的每个周末安排两次艺术家见面会。政府方面保证官方媒体以各种形式对展览进行宣传报道。
又过了一个月,我竹苑成了第一个举办书画展的商业空间,楼中原本是竹香、茶香,这下又添了些许墨香,感觉只要吸一口竹苑的空气,就能让心跳慢下来;血压降下来;心情静下来,绝对有一种穿越宋代、身处世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