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确定身后无人的岳不群,转回了后山,藏好随身的旅行袋后,开始查探山间小溪的状况。
两座后山中,小溪不过数条,岳不群轻易就确定了正确位置——只有一条小溪是从山洞中流出。
岳不群转到山洞对面的山上,又观察了一日,才决定进入山洞。
岳不群穿上特制的水靠,背好经过防水处理的包裹与四个火把,进入了山洞。
水靠只到胸口,是因为岳不群一开始就打算趟水进去,尽量避免潜水。
毕竟溶洞隧道中漆黑无光,也不知是否会出现岔路,万一潜错了方向,一旦气囊空气用尽,那就是死路一条了。
岳不群决定,如果洞中水深不及顶,今天就进洞查看,如水流没及顶部,就只能指望下雪前看水位是否降到相应位置了。
趟着小腿深的溪水斜斜上行,直到回头看不见洞口亮光,岳不群取下背着的一个火把,用火镰点燃,就着火光观察洞壁水痕。
现在水位不到一尺,最高水痕在三尺上下,也就是现在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水量了。
走了二十分钟左右,一直没多大变化的水位开始缓慢升高,却是开始微微下坡。
三十分钟后,岳不群停住了脚步,此时水位已经到了水靠的边缘。
岳不群身高一米七五左右,水靠高度在一米四上下,再往前走,冰凉的溪水就要浸湿衣裳了。
岳不群举起火把笔划了一下,水面到洞顶尚有一米左右,稍一迟疑,就继续向前行去。
水慢慢没过胸口,又淹没了双肩,随后盖住了岳不群的嘴鼻,直至没了头顶。
值得庆幸的是,这段地势比较平坦,水位一直没有淹没洞顶。
岳不群高举双手,一手抓着点燃的火把,另一只手举着包裹和火把,在水底步行。
每行走二三十步,岳不群就要蹬出水面换口气,并观察前方水面与洞顶是否存在空隙。
如此换过八次气后,头顶露出了水面,岳不群一阵欣喜,终于进来了。
又行进了几百米,来到一个极大的山中洞穴,上了岸,岳不群抬头打量,散射的火把光线照不到洞顶,却发现了隐约的台阶模样。
岳不群换了套干爽的衣服,擦干包裹外面的水迹,重新背好,沿石阶拾步而上。
台阶四尺来宽,能容两人并肩行走,估计是杨过大侠用利刃削制而成的。
岳不群心里暗道,果然不愧是千古传唱的情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