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府联系,继续勾选你家里的男丁补充。 而且这个规矩之严,除去贿赂和逃亡之外,几乎无法避免。 方醒苦笑道:“大明的军士除非做到兵部尚书,否则就不能除籍,这还得看陛下是否法外通融。” “我要上奏折!” …… 朱棣接到了金忠的奏折,看完后面沉如水。 “陛下,有兴和伯的奏折进上。” 大太监小心翼翼的把奏折奉上。 朱棣随手接过。 “……其人一家二丁皆为国捐躯,此非忠良焉?然忠良之后却零落至此,岂不让人心寒?陛下,此后可还有人愿意为国效命否?” “混账!” 朱棣把奏折扔出去,起身在上面转圈。 联想起方醒上次的奏折,其目的昭然若揭:改变勾选制! 朱棣有些恼火,不,应该说是羞怒! 此事要是传出去,那些百姓就会视勾军为畏途,到时候到哪找兵源去? “令瞻基把这事处理了。” 朱棣深知变革不易,在北方草原上依然存在大敌的情况下,关于军制的改革必须要谨慎,否则一旦出现反复,大明就危险了。 “竖子无知!” …… “陛下说了,竖子无知!” 黄俨得意的走了,杜谦殷勤的把他送出去,留下了方醒和朱瞻基。 朱瞻基尴尬的道:“德华兄,这岳保国就安置在书院里吧?” 既然是忠良之后,理当得到优待。 方醒点头答应,然后无奈的道:“军制改革必然要谨慎,这个道理我懂,可谨慎是一回事,没动静又是一回事,大家都拖着,等拖几十年,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积重难返!” 朱瞻基看到杜谦回来了,就干咳一声打断了方醒的话,说道:“我这就派人去接他的祖父过来,德华兄,这孩子你就带回去吧。” 于是方醒在回程时就多了一条小尾巴。 到了书院,方醒叫来马苏,介绍道:“他叫岳保国,此后就是书院的弟子了,你且安排人照顾他,等他祖父到了之后再说。” 岳保国回身看着方醒,那眼中都是惊恐。 “大人……” 稚嫩的声音让方醒有些伤感,他说道:“在这里别叫什么大人,叫山长。” “山长。” 岳保国扯扯已经把手完全套住的袖子,怯怯的道:“大……山长,小的会干活,刷马打草喂食都会,还会洗衣服。” “这里是书院,你以后就是学生,别说什么小的,以后自称学生就好了。” 马苏不知道这位身穿一套大的可笑的军服的孩子是什么来历,不过既然是方醒安排的,他肯定会照顾好。 岳保国看着方醒,眼中流露出一丝依赖。 这是个懂事而敏感的孩子,从在太孙府中的谈话中,敏锐的察觉到了最可靠的就是方醒。 方醒安慰道:“你且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