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工匠们用滑轮组轻松的把铁块吊起来,然后放到车厢里。 “皇爷爷,一个铁块八十斤。” 朱瞻基自豪的看着滑轮组轻松的把铁块吊起来。 一块、两块、三块…… 杨荣已经麻木了,金忠在边上大声的问道:“那个兴和伯,多少块了?” 方醒没数,胡乱说道:“不知道,最后要装满,大概是一百块吧。” 我去!八千斤啊! 朱棣对码头的印象比较深刻,当年他领军开始靖难时,就是从天/津卫出发。 天津卫当时叫做直沽,南边的货物都是水路运送到这里,输送到北方。 想起大军出发时,码头上蚂蚁群般密布的民夫在运送货物辎重,朱棣不禁目露怀念之色。 如果当时有这般手段,能省掉多少民夫啊! 打仗就是烧钱,同时也是在烧人。 不论古今,军队的辎重都是靠着人力、畜力,一步步的运送到位。 那么这个马拉轨道车如何呢? 当马车装满了之后,一个男子过来坐在马车的前面,马鞭一甩,四匹挽马一起动作。 “动了动了!” 八千斤对于文官们大抵只是一个数字,可在见识到那些铁块的数量后,都在怀疑这四匹马能否拉得动。 四匹马一边两匹,开始有些艰难,可马车动了之后,那动作就变得轻松起来。 车夫就坐在车头上加的一个座位上,手中拿着马鞭,吆喝一声之后,马车渐渐加速。 “跑起来了!” 杨士奇坐过无数次的马车、牛车,知道马车的速度。 可这个马车拉了八千斤货物,还能跑的那么轻松,那么快,如若无物,如果是拉人呢? 就在这胡思乱想中,杨士奇听到有人惊呼道:“要冲出去了!” 马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可铁轨就那么长,要是冲出去,估摸着人马都得倾覆。 杨荣看了方醒一眼,却是云淡风轻。 故作玄虚! “嘎……” 这时前方的马车传来了一声怪响,紧接着马车就开始减速了。 慢慢的,马车最后在铁轨尽头的前面一点停住了。 “咦!” 眼力比较好的刘观诧异的道:“这车夫都没下车,马车怎么停住的?” 华夏的马车、牛车源远流长,可刹车的方式却很寒酸。 第一种刹车方式,就是下坡前,车夫放下一根连着车厢的棍子,棍子上拉着绳子,车夫跑到车后面去拉着绳子,木棍就和车轮摩擦,这就是刹车。 而第二种就是全靠着车后面的一根‘刹车棍’,在要减速时,车夫下来,把车后倾,那根棍子就和地面摩擦,达到减速的目的。 可刚才车夫没下车啊! 走近些后,大家看到车夫依然在车上,顿时兴趣大增。 这些文武官员们出行大多是骑马,可家眷出行却不得不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