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铜之匠,整日里打造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亏得他是次子,皇家才会对其这般放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位喜欢打铁炼铜的王爷对于大明而言何尝不是福气。
落下心事的两位长史起身告辞,朱厚炜待二人背影消失,这才说道:“这些新收来的孩童要妥善安置,另外延请几位夫子为他们启蒙识字。”
“奴婢明白,已经吩咐下去办了。”
朱厚炜看了任兴一眼,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明朝的文官最喜欢干的事就是限制皇权,一件事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要他们认为是错的就会反对,甚至连皇帝的旨意,内阁都有权封驳。
没有洪武帝的狠辣,没有永乐帝的魄力,也没有嘉靖帝的政治智慧,其余的帝王只能被文官集团死死限制,久而久之,亲信身边知根知底的宦官也就变的不难理解。
文官标榜自己是为了大明是为了国家大义,这样的官员不是没有,但更多的则是为了一己私欲,就好像拥有清正廉明之城称的一代贤相徐阶,家里面的土地足足有四十万亩,这一点就连权倾朝野,臭名传千古的严嵩都望尘莫及。
与文官集团行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宦官集团,宦官为什么能行成势力,是因为在文官的眼里,阉贼就没他么一个好人,但凡得到皇帝宠信的宦官都该死。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当中,宦官除了抱团以外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皇帝的信任,而在皇帝的眼里,太监是自己的身边人,天然比文官亲近,而且太监是家奴,哪怕权倾朝野也能比起整天聒噪,自己还不见得能奈何的了的文官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久而久之,拥有庞大共同利益的文官和拥有皇帝支持的宦官再加上皇权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牢固的三角关系,这样的关系维系着大明这艘战船不断的前行,不至于经受一点风浪就有倾覆的风险。
然而崇祯帝继位之后干掉魏忠贤,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他自己也没能扶植出一个足以和文官势力抗衡的大太监,最终让以东林为首的文官势力彻底坐大,朝争、党争、争权夺利、内忧外患又遇上小冰河的大明朝终究还是走上了末路。
身体里面住着现代灵魂的朱厚炜对宦官没太大的好感,因为在历史上太监几乎成了祸国殃民的代名词,比如汉末时期的宦官之乱,比如大唐时期可以轻易操控皇帝废立的宦官势力,再比如明代几乎能只手遮天的太监。
可只有亲身经历,朱厚炜才知道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就比如他在京城建作坊招铁匠,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