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南在藏剑山小住了两旬。
得了范添前辈的一番言语,范思南便放下心来,无非是做那该做的事,在未来大势之下,保蜀地一方平安罢了,事了之后,范思南便可再无顾忌,独自仗剑游历江湖也好,若是有了心上人,与之成家立业也好,都无不可。
范添有意无意给范思南透露了一个天大的消息,蜀地复国,不可成事!
当时范思南问了句“那为何还大动兵戈?”
实际上,刚刚问出来,便是范思南自己,也觉得多余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么,君要臣反呢?
就算藏剑山这波蜀国旧臣不反,苛政倾轧之下,有那年轻皇帝埋藏多年的谍子死士,在蜀地好好演上一场戏,到时候振臂一呼,再扯上一杆大大的虎皮旗子,但凡是有点血性的蜀地儿郎,受够了一年忙到头,都还填不满肚子的日子,哪个能够无动于衷?
到那个时候,蜀地大势,就算是真正掌握在那淀梁城高坐龙椅的王腾小儿手中,与那渝州王柳乘手下的二十万大军“以一消一”,蜀地百姓的日子,就当真比藏剑山自己造反好过?
只要到时候“复国”之后,能够牵制住柳乘的二十万大军,能够死守住蜀国边界,蜀地百姓,就能无恙,大势之后,消除了渝州王柳乘这个王腾小儿的眼中钉,蜀地百姓,才能真正成为琉璃王朝的子民,得万世太平。
反正蜀地从无那逐鹿中原之野心,鹿死谁手,天下归谁,就由得他们去吧。
所以整个藏剑山的初衷,不为复国,只为赴死,死守蜀地而死!
只不过能够知晓这些大势的,整个藏剑山中,也就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绝大多数人,心中还需要那个“复国”的希望,能够看到一个美好的“明天”,并且这个“明天”,并非是可望不可即的,好像从他们进入藏剑山起,就一直在走向这个“明天”,每一天过去,就会走近那么一点,所有人一起努力,走得就会快一点。
那么本来习武练功,练习战场厮杀,那么辛苦的事情,似乎也就不那么辛苦了。
所以范添让范思南尽管放心,在这藏剑山,不会有什么暗地里勾心斗角的权谋之争,尽是赴死之人,哪有什么权势。
如此一来,藏剑山的日子,范思南当真是过得舒适。
既不需要演练沙场战阵刀戈剑戟的冲阵厮杀,也不需要去经手辎重粮草的运转调动,更不需要担忧“复国”之后的户籍谱牒税收招兵的一系列事务。